糧農組織建議亞洲國家改善農耕管理以減少砷污染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糧農組織建議亞洲國家改善農耕管理以減少砷污染

2007年12月20日
本報2007年12月19日台北訊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聯合國糧農組織19日表示,土壤和地下水的砷污染導致農作物中砷含量增加,是一些亞洲國家共同面臨的問題,最近在孟加拉進行的研究表明,改善農耕管理能夠減少砷污染對糧食安全的威脅。

糧農組織指出,砷進入食物鏈的主要途徑是農作物吸收了受到污染的灌溉水。目前亞洲至少12個國家地下水中的砷含量超標。過去30年中,亞洲新建了數百萬口淺管井(shallow tube wells),許多淺管井抽取了受到污染的淺層地下水用於灌溉。

孟加拉擁有的受到污染的淺管井比例最高,大約有3000萬人依靠這些淺管井獲取飲用和灌溉水。在該國400萬公頃的灌溉田中,240萬公頃的灌溉水來自近90萬口淺管井。地下水抽取量的95%被用於灌溉。

據估計,由於使用被污染的淺層地下水進行灌溉,每年大約有1000噸砷進入孟加拉的可耕地、主要是稻田;而稻米是孟加拉的主糧。

糧農組織在孟加拉開展的研究表明,在高出地面15釐米的土層上種植水稻,而不是依照傳統做法在容易被淹沒的水田裏種植,這種方法能夠減少產量損失,降低土壤和作物中的砷含量,還有助於抵抗洪災和旱災、適應氣候變化的不良影響。

研究顯示,在高出地面的培養土層中種植水稻的方法需要的灌溉水比傳統方法少了30%至40%;而且,由於這種方法有助於肥料的吸收,也減少了需要的肥料數量。

糧農組織表示,在那些受砷污染最嚴重的地區,繼續開發和擴大這種新的農耕方法應成為一項優先事項,以便減少砷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