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白話新譯:〈鄘風.桑中〉 | 環境資訊中心
詩經白話新譯

《詩經》白話新譯:〈鄘風.桑中〉

2008年02月03日
譯者:賈福相

爰采唐矣,沫之鄉矣。
云誰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
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麥矣?沫之北矣。
云誰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
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沫之東矣。
云誰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
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音同「援」;「葑」音同「封」。

 

桑林中

去那裡採菟絲呢?沫城的鄉野呵。
知道我在想誰嗎?孟家的美女呵。
她等我在桑林中,邀我去上宮。
回來,送我到淇水之東。

去那裡採小麥呢?沫城之北呵。
知道我在想誰嗎?孟家的美女呵。
她等我在桑林中,邀我去上宮。
回來,送我到淇水之東。

去那裡採蕪菁呢?沫城之東呵。
知道我在想誰嗎?孟家的美女呵。
她等我在桑林中,邀我去上宮。
回來,送我到淇水之東。

In the Mulberry Field
Translated by Fu-Shiang Chia

Where to gather Cuscata? Outside the City of Mei.
Whom am I missing? The pretty Jiang of the Meng family.
She waited for me in the mulberry field;.
She went with me to Shang-gong.
She accompanied me to the east bank of the River Qi.

Where to gather wheat? North of the City of Mei.
Whom am I missing? The pretty Yi of the Meng family.
She waited for me in the mulberry field.
She went with me to Shang-gong.
She accompanied me to the east bank of the River Qi.

Where to gather daikon? East of the City of Mei.
Of whom am I thinking? The pretty Yong of the Meng family.
She waited for me in the mulberry field.
She went with me to Shang-gong.
She accompanied me to the east bank of River Qi.

葑今名蕪菁,二年生草本,塊根扁圓錐形或球形,白色或紅色,無辣味;莖直立,有分枝。葉片叢生,基生葉較大,長20-30公分,羽裂成為複葉,邊緣波狀,淺裂,有不整齊之齒牙;表面散生刺毛,背面有白色尖短刺毛。中部及上部葉較小,長3-12公分,長橢圓狀披針形。葉基部心形,抱莖。總狀花序頂生;花鮮黃色,有短爪。長角果線形,長4-8公分。原產於西亞、歐洲。

蕪菁自有許多不同的名稱,如《植物名實圖考》說:「葑、須、芥、薞蕪、蕘、蕪菁、蔓菁,七名一物也」,蜀人又名之為「諸葛菜」。相傳諸葛亮帶兵所到之處,皆命士兵種植蕪菁,以備糧食不足之用。這是因為剛長出的蕪菁幼苗即可生食,葉伸展之後又可取來煮食,冬天地下長成的塊根也是重要的蔬菜。久居的話可任其生長,各期均可收穫,如《圖經》所說:「蕪菁四時仍有,春食苗,夏食心,秋食莖,冬食根。」

西周之前,蕪菁已是重要菜蔬,除《詩經》之〈邶風〉、〈鄘風〉、〈唐風〉提到「采葑」之外,《周禮》〈天官‧醢人〉亦載有「朝豆之事,其實菁菹」,文中「菁菹」就是用蕪菁加工製成的醃菜,顯示蕪菁也是《周禮》中的祭品之一。《四月民令》有「四月蕪菁及芥」之語,可見蕪菁已是當時的重要作物。直至現代,蕪菁塊根仍是熟食或製泡酸菜的常用菜蔬,也可以作為飼料使用;高寒地區寒冬時節,作物無法收成,多以蕪菁塊根代糧。

菟絲子(攝影:梁珮詩)唐今名菟絲子,一年生之寄生性草質藤本。黃色莖細弱,纏覆其他植物。花小,簇生成傘形或團繖花序,總梗短或苶;花冠淺5裂,黃白色,壺形,長約0.3公分;雄蕊著生於花冠裂片下;花柱2,柱頭球形。蒴果球形,徑0.3公分,幾乎全為宿存的花冠所包,成熟時整齊蓋裂;種子2-4。分布於東北、華北和西北各省,以及新疆、江蘇、安徽等地;伊朗、阿富汗至日本、朝鮮半島、澳大利亞等亦有分布。

菟絲即《爾雅》中所說的「唐蒙」,一名「菟蘆」,為常用中藥材。「汁去面黚」,意謂菟絲之汁液可用來去除臉上的黑色,為古代的美白」材料;也是滋養性強壯藥,有「久服明目,輕身延年」的功效。

菟絲為藤蔓狀的寄生植物,攀附在其他植物體上,本身無葉綠素,必須以吸收根伸入其他植物的維管束中吸收水分及養分,無法脫離寄主自立。《詩經》有許多篇章以採集植物來起興,而所採植物均應與當時生活有關,或是菜蔬,或是藥材(如本篇)。而中國古詩詞中更常用植物來比喻、影射事物或心情,如《古詩》云:「與君為新婿,菟絲附女蘿」,菟綠和女蘿均必須依附在其他植物體上才能存活,用以比喻新婚夫婦相互依附的關係。

菟絲子在中國境內有5種以上,台灣也有3種,《詩經》及其他古典文學作品所言之菟絲子除本種外,可能亦指大菟絲子(Cuscuta europaea L.)、日本菟絲子(C. japonica Choisy)等分在中國南北各省的種類。」(本段植物解說文字摘錄自林業試驗所潘富俊研究員著作《詩經植物圖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