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1月18日
摘譯自2008年1月15日外電;朱以方編譯;蔡麗伶審校
生態學者長期以來觀察發現,當食物缺乏時,動物族群會開發更廣泛的食物來源。當科學家研究加州海域不同地點的南方海獺時,發現有限的食物造成動物群體的覓食多樣化結果,也就不足為奇。但是,這種多樣化並不是反應在個別海獺的覓食上,相反的,是因應食物短缺而呈現的覓食特化。
這個研究發現,在食物來源豐富的區域,所有的海獺都有相同的覓食偏好。但是,當食物短缺時,多樣化的覓食策略就蘊育而生,不同的海獺發展出獵食不同獵物的專長。
町克(Tim Tinker)是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Santa Cruz)分校的生物學家,也是這篇報告的首席作者,他說:「這份研究同時具有理論上的意含,可供生態科學參考,以及實務上的意義,可做為野生動物管理的參考。」
町克表示:「傳統上看待獵食者與獵物之間的關係,以及食物網是如何架構,或許都太過簡化了!當我們把一整個群體看作一個整體時,你就可能發現,因應食物短缺而發展出來的覓食多樣化。而當你去看個別的個體時,你會發現覓食的特殊性。」
這個研究比較了擁有最大南方海獺族群的中央海岸,和擁有較小族群、位於南加州外海的聖尼可拉斯島。
大概在1980年代末期,約140隻海獺被遷移到聖尼可拉斯島。絕大部份的海獺很快就又回到原來位於美國大陸的海岸棲地,但是,留下的少數族群也成功繁衍下來。聖尼可拉斯島的海獺因為擁有較豐富的食物來源,所以體形都比大陸海岸邊的海獺來得好,而且,族群的成長速度也比中央海岸的族群快。
町克說:「聖尼可拉斯的海獺比大陸海岸邊的族群來得大隻,身體狀況也比較好,同時,他們花比較少的時間在覓食。當我們只研究個別覓食狀況時,有一些主要的獵食種類居主流,而每一隻海獺的覓食狀況看起來與其他海獺都很類似。」
參考資料:E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