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龍斌考察東京堤坊 社子島關渡平原可效法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郝龍斌考察東京堤坊 社子島關渡平原可效法

2008年02月18日
摘錄自2008年2月15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北市長郝龍斌15日考察日本東京隅田川河川整治及超級堤防。郝龍斌表示,北市社子島、關渡平原、淡水河口一帶因位處低地易受潮汐影響而受水患之苦,有推動超級堤防的條件,未來可結合都市更新計畫推動,此外,內湖垃圾山廢土也可運用科技,達到建築廢土再利用效能。

台北市政府晚間發佈新聞10指出,郝龍斌14日赴日訪問,15日在東京都建設局河川部高橋部長接待下,登上水上巴士,往返隅田川下游十公里的水域,實地視察河川沿岸實況。

新聞稿說,隅田川是注入東京灣的河川之一,有東京都母親河之稱。1958年一場颱風造成隅田川河水暴漲,造成近5千人死亡,四萬餘人受傷,日本政府於1963年啟動隅田川計畫,除了整治污染的河川,另築起2.5米的堤防;當時著眼防止河水氾濫成患,日後卻出現民眾與水岸分隔的生活景象。

為兼顧大地震的安全及再造親水環境,日本政府於1980年起即著手規劃在隅田川興建寬度廣闊、但坡度傾斜較緩的超級堤防(Super Levees)。這類超級堤防常以親水露天階梯看台樣貌呈現,並利用建築廢土為材料,將土地墊高,形成堅固土堤,除可提高抗大地震的安全性,也可達成水岸環境的再生。

北市府指出,經過十多年後,原為大都會邊陲的破落社區、充滿搭帳棚遊民的隅田川河岸,不僅景觀上煥然一新,更帶動房地產增值,成為東京都觀光休閒的熱門景點;有些超級堤防甚至開闢成足以容納12萬人的超大型避難公園,遇震災即可作為臨時安置場所,救濟物資也可利用水路運輸,成為軟硬兼施的防救災配套。

不過,北市府說,郝龍斌也發現,這類超級堤防目前也僅佔隅田川兩岸總長度1/4,且多數無法連貫,主因是因為日本的超級堤防興建過程都是配合沿岸都市更新與都市計畫,才能進行整片新式摩天大樓及公園綠地的開發,另一方面,也要獲得當地民眾或地主同意才可能完成,因此,日本目前只有針對東京、大阪等高度都市化且土地價值高的地區實行超級堤防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