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反核到擁核—荒謬的邏輯!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從反核到擁核—荒謬的邏輯!

2008年02月21日
作者:廖桂賢

今(2008)年2/20台灣的新聞中有一連串關於支持核能發電的報導,重點新聞是李遠哲建議持續興建核四,其他所謂的專家學者、以及兩位總統候選人,也都一致擁抱核能發電。從反核到擁核,主要原因居然在於「核電有助於二氧化碳減量」。對於這樣過於簡化到荒謬的邏輯,實在令我看不下去!

全球暖化是當今各國越來越關注的焦點話題,IPCC的研究明確指出,人為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量是造成暖化和其他氣候變遷現象的原因,而使用石化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則被視為暖化的禍首,於是,各國開始忙著尋找替代能源,以為只要找到所謂乾淨的、不排放二氧化碳的能源,就能夠解決問題,在這樣的邏輯下,核能發電開始受到青睞。擁核的官員和學者專家,盲目得把核電的安全疑慮和負面效應放兩旁,只要是不排放二氧化碳的,黑的也能成為白的。

盲目迷信科技 核電危險性不容忽略

不管核電技術發展已經如何成熟,核電的危險性仍然存在,不管機率如何,只有發生和不發生兩個分野,我們憑什麼犧牲少數人的生命安全,只為了滿足大多數人用電的需求?所謂的專家憑什麼用他們自己對核電技術的信心來草菅人命?

全球暖化是世界不永續的現象之一,這些所謂專家學者和政客都忽略了,我們的世界之所以會越來越不永續,是人們生活方式的根本問題,是價值觀的問題。在我看來,其中最大的價值觀問題,就是盲目迷信科技、和科學上的完全確定性;因為以為科技可以解決任何問題、可以取代任何的自然機制,我們任意地改造地球環境;有了科技,我們毫無節制地使用能源,以為科技必定可以帶來源源不絕的能源。

在我看來,要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治標的解決方式是減少能源使用量,改變人類使用能源的習慣,設法讓我們的生存不需要仰賴太多的外在能源,這一個更值得研究和開發的領域,有帶頭作用的學者們為何不鼓勵和推廣呢?如果我們使用能源的習慣不改,找再多的「乾淨能源」也無滿足能源需求的無底洞。

事實上,「乾淨能源」是一個相當誤導的名詞。我們必須知道,沒有任何一種能源的開發,是真正乾淨的。不久以前人們還以為是解藥的生質能源,其「副作用」,已經出現:生質能源的大量栽種排擠其他糧食作物,影響糧食的價格,不但如此,還造成更多森林被砍伐來栽種生質能源,影響生物多樣性,近來,研究人員更發現,生質能源的栽種反而造成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

走危險回頭路 不如開創意新出路

雖然只是治標,但替代能源的發展無可避免,但與其走危險核電的回頭路,我們難道不能開發其他更有創意的能源嗎?很多人知道,目前國外已經有利用水肥來發電的技術,連貓狗等寵物的排泄都可以用來發電,甚至,瑞典首都斯德葛爾摩的也開始實驗以火車站人來人往所產生的能量來發電。只要發揮創意,替代能源有無窮盡可能性。重點是,解決方法要多元,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要對抗全球暖化,除了尋找替代能源之外,還有其他面向可以著手。許多研究早已指出,企業大量飼養豬、牛作為肉食,也造成了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程度甚至不下於石化燃料;許多大面積種植的作物,例如水稻田,也溫室氣體排放來源;而熱帶地方的水庫,也會排放溫室氣體。學者專家應該多花一些時間來研究石化燃料以外的溫室氣體排放來源,在溫室氣體的減量上多管其下,避免用單一的手段(像是核能)來解決問題。

減碳=永續未來的解藥?

我們必須瞭解,減「碳」的本身,不是邁向永續未來的解藥。我們要減的是能源和物質的消費,甚至是減人口,減那些在根本上造成我們環境不永續的問題。解決問題最忌將問題過度簡化,今天,人們將永續發展的問題等同於全球暖化、全球暖化的問題等同於減碳,當任何事物被縮減成一個簡單的方程式,人們看不到複雜世界中不同事物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將會忽略了單一解決方案對其他事物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除了關於李遠哲擁核看法的新聞令人失望,2/20聯合新聞網一則標題為「減碳壓力大,英美反核轉擁核」的新聞,更令人搖頭。當然,台灣新聞報導的素質低落、記者喜歡驟下結論已不是新鮮事,但這則報導中傳達幾個令人憂心的錯誤觀念,有必要在這裡指出。記者列表指出幾個歐美國家紛紛在近年來放棄非核家園的政策,記者寫著:「連歐洲反核最激烈的義大利,最近都由總理提出重啟關閉的核能電廠,大陸、美國、歐盟都相繼投入第四代核電廠新設備的研製,核能發電的重要性被重新正視;台灣這個能源幾乎全仰賴進口的國家,更該盡早結束非核家園政策」。觀念錯誤的其一在於,台灣能源仰賴進口的問題,應該檢視產業結構和能源使用的問題,而非驟下結論認為台灣應該發展核電;其二,姑且不論其引用的歐美資料是否正確,這個報導傳遞了一個訊息:連歐美先進國家都擁核了,台灣怎能還堅持非核家園?不要忘了,這些所謂歐美先進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犯下了許多錯誤,種下今天全球不永續的果,誰說我們在任何事都應該西拷貝方國家的路線?

如果今天因為二氧化碳要減量,全世界都開始尋求核能發電,我們的世界仍然跳不出科技至上,人定勝天的圈套。也許核電可以免去一些二氧化碳的排放,但不可預期的問題絕對會慢慢浮現,這種解決問題的狹隘思維不改,人們將永遠焦頭爛額地處理著不斷接踵而來的新問題。

◎原文轉載於西雅圖凹凸鏡,寫于2008/2/20

◎相關新聞:中研院提能源政策 籲建核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