嶼坪週記 | 環境資訊中心
離島圓夢曲

嶼坪週記

2008年03月26日
作者:吳佳其(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這一回,在東嶼坪住上7天6夜,有機會好好地、細細地品味這座小島。島上現有居民僅10人,加上地形的關係,村落座落於山凹處,我只要一爬上山,即可俯視全島風景,同樣的,所有的村民也都可以看到我,知道我又在趴趴走了。

上山下海 品味嶼坪

整日滿山遍野的拍照,嶼坪的阿伯說:「阮厝兮每一塊石頭,攏乎汝攝起來了」,還很可愛的問我,這麼多的照片,全部要洗出來,不是要花很多錢,我再解釋給他聽,沒有全部要洗出來啦,相機連到電腦就可以在電腦上看了啦…

一早,約了當地居民金梅一起去爬山,跟著他一路走,竟然看出了小徑的痕跡,蜿蜒來到海蝕平台,原來他是要帶我來採紫菜。只吃過紫菜,沒看過野生紫菜的我,還是能一眼就藉由其特別的顏色,與其他海菜區分開來。看金梅熟練地找到了生長茂盛紫菜的礁岩,且開始動手採起了紫菜,我也趕緊跟上前去。聽金梅說,紫菜用「刮」的比較快,但是會連砂石一起刮下,用「採」的比較乾淨,但是比較慢。我們兩個人,很認真的採了約一個小時,但也不過僅採到約一斤的量。由於紫菜生長的地方是在浪可以打到的礁岩上,而且浪越大,生長狀況越好,相對的,採紫菜也就成了一件非常危險的工作,要看天氣、看風浪、看潮水,一切條件都合適了,才可以去採。前一陣子,澎湖鎖港也發生採紫菜不慎跌落海中的憾事(撿漁獲失足亡 傳首宗悲劇),不但金梅和我不斷互相提醒注意安全外,回程看到我們採著紫菜的阿姨也說才發生的不幸,千萬要小心呀!

東嶼坪的石頭—球狀風化。圖片來源:吳佳其 東嶼坪落日。圖片來源:吳佳其 東嶼坪採紫菜。圖片來源:吳佳其

真實生活中的海洋滋味

黃昏時分,在山丘上欣賞美麗落日後,背著相機,緩緩穿過村落,正是準備晚餐的時間。村子裡的阿姨、阿姆、阿嬤們,紛紛招呼著我,「今仔日擱去爬山喔?袂逗陣來呷飯嘸?」,還有一位阿姨,正好在家門口敲螺吃,也招呼著我一塊享用,在我眼裡的黑肋蜑螺、漁舟蜑螺,是他們生活中的小菜,口中的「咬齒」、「白皮仔」。

傍晚,許多漁船進港來。很多人是嶼坪籍的,雖然已遷居馬公,但是漁船在附近作業的時候,還是會進港休息。我也趁著這個機會,和漁民們聊聊天,也順便上船參觀。吃飯時刻,看船上瓦斯、爐具、鍋碗瓢盆一應俱全,聽著大哥、阿伯們說著討海生活的甘苦,在海上作業忙得一天只吃兩頓,有時候甚至一天只吃一餐,而談到攸關漁民生計的漁獲狀況,大家都說,今年冬天的土魠量比較少,雖然因為量少價錢好,所以收入沒有差太多,可是土魠的量是真的一年比一年少了…

週末,高雄籍的娛樂用船帶來了約30名釣客,冬季是磯釣還有釣「軟絲仔」(澎湖稱「目賊」)的季節,大家利用小艇,登上東西嶼坪或是鄰近頭巾、鐵砧、二塭等礁岩,開始一天的磯釣活動。釣客們紛紛說,因為台灣本島的漁況一年不如一年,他們才會不遠千里來到嶼坪。由於過年前後的寒害,澎湖地區發生嚴重的凍死魚狀況,釣客們也停了好長一段時間沒來這裡,大家都在觀望這段期間嶼坪海域的釣況。傍晚準備返航,詢問今日的釣況,大家都不滿意,說是比起以前差多了,但是打開大家的冰箱一看,仍有不少的烏尾冬、青嘴、鸚哥、臭肚、軟絲仔等等冬季漁獲,一問之下,才知道不滿意是因為跟以前比起來差太多,但是跟台灣本島附近海域比起來,還是很好的了。

海洋資源減少,何去何從?

釣客一離港,馬上聽到村子裡阿伯們互相詢問訊息,「今仔日他們是釣多少呀」,可以深深感覺到他們也是非常關心且在意自己家鄉海域的狀況。不論是釣客或是居民都發現這裡珍貴的自然資源,因為天災(生態凍壞 珊瑚集體白化)、因為人為影響(澎湖毒電炸魚 死灰復燃)而持續減少中,又怎麼能不更加愛護?但是又該從何做起呢?環境的經營管理、永續生態旅遊的發展,因為牽涉層面廣泛,在地經營發展除了需要政府各單位(旅遊、文化、保育、建設、社會關懷等)的合作,同時也需要向外部連結,結合學者專家與民間團體的專業建議和協助,還有大家的關心與行動落實。

鐵砧上的磯釣釣客。圖片來源:吳佳其 磯釣漁獲。圖片來源:吳佳其

小島陸域資源有限,依賴的是海洋環境,包括居民、遊客、業者都是藉由這片海域,獲得食物溫飽、休閒以及經濟來源。在深入地方生活觀察後,更能切實體會環境與生活的連結,及所有人一起努力維護的重要性。未來嶼坪的發展,更需要公民參與,讓更多的問題與聲音被看見、聽見,才能在發展的同時,由公部門、學術界、旅遊業、社區、漁民們,大家各司其職,照顧好賴以維生的環境。這是一條漫長且無止盡的路,唯有眾人的參與,才深具意義及希望,好多好多愛嶼坪的人,都在努力,也期待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