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培育成功 櫻花鉤吻鮭放流伊卡丸溪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人工培育成功 櫻花鉤吻鮭放流伊卡丸溪

2008年03月31日
摘錄自2008年3月31日東森新聞台中縣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為讓民眾感受中台灣自然之美,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等單位30日在武陵地區,舉辦植樹造林與國寶魚「台灣櫻花鉤吻鮭」重返歷史棲地放流活動。種植原生種的台灣杉等樹苗1千5百棵,並將人工培育的3百尾「台灣櫻花鉤吻鮭」魚苗,放流回歷史棲地-伊卡丸溪。

雪管處武陵站主任廖林彥指出,「台灣櫻花鉤吻鮭種原庫,目前有培育將近3千多尾幼魚,有2千多尾種魚,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建立養殖的族群,希望我們培育健康的族群,放流到歷史溪流,建立第二及第三的衛星族群。」

櫻花鉤吻鮭一度因水溫逐年上升、棲地破壞和漁獵、遊憩汙染等因素,數量急遽減少到只剩數百尾,且經學者研究,活動空間僅剩下和平鄉武陵的七家灣溪。廖林彥強調,光靠自然繁衍,已無法讓櫻花鉤吻鮭維持生態平衡,因此2006年展開人工繁殖計畫,從七家灣溪捉取2歲以上的種魚進行人工繁殖,每尾魚約可生產300顆蛋,再扣除外在因素死亡,這2年繁殖的國寶魚數量愈來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