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4月10日
摘錄自2008年4月10日自由時報南投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玉管處在研究中發現,台灣黑熊、山羌、山羊、水鹿及山豬等五種中大型哺乳類動物,山豬為適應環境,異於其他四種,不是單一吃草或食肉,有時會出現兩者兼具的雜食性行為,而從上述動物多寡也可發現,吃草性及食肉性動物之間呈反比變化,肉食性動物愈多,淪為獵物的吃草性動物就愈少。
玉管處副處長陳隆陞說,91年至97年3月底截止,在大分、抱崖等玉山東部園區,利用野外自動監測器監測,發現山羌出現頻率最高,六年來,合計2200多次,其次為水鹿1100多次,再者為山羊為300次,山豬僅200多次,出現率最低的是台灣黑熊,僅50多次。
陳隆陞表示,山豬族群日益減少,人為濫捕殺及棲地受破壞是兩大主因,尤以人為因素居多。
在人類濫捕殺下,研究也發現山豬為求存活,不單僅吃草,有時也會捕捉小型動物作為食物,覓食變化遠勝於其他四種動物,是否與食物來源或遷徙有關?則是玉管處未來研究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