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達木盆地千米科學鑽探計畫有助解決西北幹旱化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柴達木盆地千米科學鑽探計畫有助解決西北幹旱化

2008年06月18日
摘錄自2008年6月17日新華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負責,德國圖賓根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和蘭州大學等多家國內外科研院所聯合實施的柴達木盆地西部千米科學鑽探計畫已於近日成功開鑽,這一計畫對解決中國西北乾旱化問題具有重大意義。計畫將在柴達木盆地西部察汗斯拉圖鹽鹼地區鑽取1000-1100米深孔,推測鑽孔年代約達8-9百萬年。

據項目中方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方小敏介紹,該項目主要針對幾十年來始終無法解決的中國西北乾旱化問題。計畫將建立柴達木盆地西部晚新生代以來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層年代序列,揭示青藏高原隆起與亞洲乾旱-季風系統形成演化的關係,以及乾旱鹽湖的形成演化歷史及其與鹽油氣資源的關係,為研究和利用盆地能源和鉀鹽等礦產資源提供新的科學依據。

截至目前,野外鑽探隊已順利鑽進鹽層和含鹽層120多米深度,預計10月中旬完成。

此前不久,柴達木盆地資源環境科學鑽探工程也正式開始實施,標誌著中國石油開發史上投資最大的專項科技項目「柴達木盆地油氣勘探開發關鍵技術研究」,進入新的關鍵階段。這兩個項目鑽探地點不同,在研究上可以實現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