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花凍、小丑魚 龍洞灣海洋總動員 邂逅生態之美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石花凍、小丑魚 龍洞灣海洋總動員 邂逅生態之美

2008年07月25日
本報2008年7月25日台北訊,實習記者陳苓云報導

浮潛體驗拉近學員與海洋的距離。碧藍的海水熠熠生輝,東北角的艷陽把人臉曬得紅通通,牆面以淺藍色馬克磁磚拼貼而成的和美國小不僅令人眼睛一亮,更讓人心頭一涼,這裡就是畢業證書得潛到海中領取的小學。由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主辦的「海洋總動員-97年度海洋保育宣導活動」在此處舉行。

認識原鄉文化 海洋教育從小做起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秘書林文和認為,「海洋環境教育應從小做起。」有鑑於台灣為四面環海的島國,國人對海洋的了解卻很貧乏,故海管處委託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舉辦一系列的海洋保育宣導活動,透過遊戲、漁村參訪與浮潛,讓小朋友體會海洋生態的豐富多樣性與漁村文化。

只有三層樓的和美國小,不大卻很有特色。除了淺藍色的校園彷彿龍洞灣的延伸外,三樓視聽教室旁的教具室裡,掛著一套套專屬於和美國小學生的浮潛衣與浮潛面鏡。和美國小張伯瑲校長認為,對孕育自己成長的土地文化應有基本的認同與了解,因此三年級就開始進行浮潛與攀岩課程,皮膚黝黑、眼神明亮的六年級學生方彥君,更是浮潛活動的小小教練。

生態遊戲闖三關

在東北角舉辨的「海洋總動員 97年度海洋保育宣導活動」2008年6月,和美國小獲選定為台北縣海洋教育資源中心,22日活動當天,許多來自台北宜蘭等地的國高中生齊聚在這座特色小學的操場,分為曼波魚、龍蝦、珊瑚等共八隊,以有趣的生態闖關遊戲為的精彩活動揭開序幕。

「龍蝦、龍蝦、又聾又瞎!」讓學員們設計創意隊呼來暖身後,第一個挑戰要幫地上散落的藍色字卡從旁邊懸吊在綠色塑膠網下的圖卡中找出天敵與食物,完成完整的食物鏈。

「我們要找企鵝!」「鯨魚在哪裡~」來到這關,每個人要依所抽到卡片上的指示找到同伴,每張卡片都能串起五張夥伴,這六個生物彼此就形成一個群落。同屬一個群落的學員要共同在海報紙上畫出這個群落的生長環境。一張張五彩繽紛的海底世界在牆上展開,輕易就融入用馬克磁磚拼貼成的鯨豚世界。設計這關教案的退休教師吳海獅表示,用寓教於樂的方式,除了可讓小朋友了解海洋生態,更能激發繪畫、團體合作等潛能。

「我最喜歡貝殼那關,因為可以比較紋路的不同很有趣!」來自宜蘭南屏國小的五年級學生朱炳霖表示。萬福國小二年級的李祥丞也有志一同,因為「尋找相配的另一半貝殼,感覺像在尋寶!」最受歡迎的這關,要替手上的牡蠣殼尋找原本相連的另一半,並比較兩片貝殼的異同。

石花凍與浮潛體驗 拉近學童與海洋距離

像魷魚絲的曝曬物,就是原本生長在海底的赭紅色石菜花。中午的石花凍與便當,則讓台北縣新店安康國小與國中的學生「啪擦」和「丸子」雙雙舉起大拇指說:「讚!」。生態遊戲結束後,和美國小的總務主任帶領大家參觀漁村,第一站就是國小旁邊的石花凍。老板娘慷慨地讓每個人免費品嚐,炎熱天氣下,清涼消暑的石花凍其實就是現在最流行的「寒天」,而且有「大本」、「小本」、「鳳羽」等品種之分。村裡一大片看起來好像魷魚絲的曝曬物,就是原本生長在海底的赭紅色石花菜,經反覆地泡水與曬太陽乾燥而成。

盼啊盼,終於盼到浮潛的時刻了!這是大多數小孩最期待的活動,大夥兒驅車前往龍洞灣海洋公園,換上泳裝後,要先通過教練們的浮潛教育訓練才能一親海水芳澤。除了講解浮潛衣、救生衣與浮潛面鏡的正確穿戴方式外,在兒童池先練習過俯仰漂後,終於能下水了!除了和美國小的學生老神在在外,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既緊張又興奮,而親身體驗過後都直呼好玩。

教練發讓每位學員帶著揉成一團的吐司麵包下水,吸引魚兒前來。第一次浮潛的李芸慈與郭怡伶表示,下水後就不緊張了,「最開心的是看到好多魚從面前游過,還看到兩隻「尼莫」(小丑魚)呢!」;新店安康國中的「丸子」也說:「因為覺得海水很髒,原本不太喜歡海,但實際體驗過後,以後會比較願意嘗試。」。

張伯瑲覺得,「海底比林志玲還美!」,也希望和美的小孩能夠體會。和美國小主任張美文表示,和美國小的學生很幸福,能夠擁有如此與眾不同的成長經驗。善用東北角豐富的生態資源,透過舉辦活動,不僅讓更多的小朋友能體驗海洋之美,海洋環境教育從小做起,也讓珍惜海洋文化的意識紮根。

※ 詳細活動內容請參考:http://e-info.org.tw/banner/3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