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育概念融入步道導覽 「綠人」功勞大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生態保育概念融入步道導覽 「綠人」功勞大

2008年07月21日
本報2008年7月21日台北訊,陳誼芩報導

兩岸永續發展工作坊參訪自然步道協會走步道不必捨近求遠,自然步道協會鼓勵民眾親近社區中的綠地和山丘,而「綠人」是成就自然步道協會的最大功臣。昨(20日)下午兩岸永續發展工作坊成員,拜訪了台灣的環保團體─自然步道協會,並走訪指南宮步道,在理事長林淑英生動的導覽下,中國環保NGO代表對台灣民間團體的組成、運作,以及「自然步道」的概念,有進一步的認識。

自然步道協會辦公室,植物作成的裝飾「千山萬水,回家最好」,基於這樣的理念,自然步道協會成立了「步道長聯誼會」的社群組織,由資深導覽解說員擔任各步道的步道長。自然步道協會秘書長張尤娟表示,協會推出數十條步道的規劃、導覽解說活動,共約有50、60名解說員(又稱為「綠人」),有退休公務人員、教師、家庭主婦等。她也提到,秘書處負責後勤支援的行政事務,而環境教育、解說推廣的工作,都靠義務的導覽解說人員協助,「綠人,是協會最大的資產。」

自然步道協會辦公室─社區導覽地圖自然步道協會辦公室也營造出回家的感覺,牆上掛滿用植物種子精心製作的擺飾,還有手工繪製的社區導覽地圖,書架上擺著介紹各步道的摺頁和出版品。中國環保NGO代表,對自然步道協會的經營理念很有興趣,更對經費來源感到好奇。張尤娟表示,約有7成經費來自公部門專案、出版書籍、刊物等,也有一部分的經費來自活動收費和募款。

鄉林建設公司曾找自然步道協會合作舉辦森林音樂會,但因違反LNT(無痕山林)的精神,而被拒絕;也曾邀請林淑英共同召開養生豪宅的記者會,但豪宅開發對環境造成破壞,林淑英斷然拒絕。面對鉅額的合作案,自然步道協會仍舊堅持原則,「要很有錢,真的很困難!」林淑英說。

此外,林淑英也提到從過去參與環保運動、上街頭,到現在致力於公民教育,教導民眾行使權利的經驗。自然步道協會在培訓解說員的過程中,也灌輸志工保護環境的概念,許多志工開始關注生活周遭的環境議題,面對不當的開發、建設,也會主動向公部門反應。

自然步道協會理事長林淑英提到志工經營的方式,「讓他們的專長、使命,被看見」。林淑英表示,找到愛好者,讓他們樂在其中,很重要。以出版書籍為例,其中的攝影、美編、編輯,多是協會的志工,將他們擺在對的位置,分工合作,既可以節省經費支出,也讓志工獲得成就感。

隨後的指南宮步道導覽,林淑英以生動活潑的方式,介紹當地的自然生態、人文風俗等,中國環保NGO代表,對台灣步道發展有進一步的認識,並且希望能將「自然步道」的概念帶回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