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重建 921與四川地震的對話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災後重建 921與四川地震的對話

2008年08月04日
本報2008年8月4日南投訊,黃德宗報導

兩岸青年環境佈道師培力營暨災後重建經驗交流。來台進行兩岸環境與震後重建交流的中國大學生結束7/28至8/2的「兩岸環境佈道師培訓營」活動後,一行人昨(3)日前往位於南投埔里的長青村與多名參與九二一災後重建人士進行座談。期待藉此交流機會,讓中國大學生將台灣經驗帶回中國,為四川震後重建有新的想法注入。

首先,中國綠色學生組織網總協調葵麗提到,在中國主要由政府分配救災資源,大部分NGO團體配合政府進行救援重建工作,曾前往四川協助救援的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治與社會工作學系助教潘中道也認為中國政府在此次救災中扮演了絕對的主導。葵麗所隸屬團隊「GreenSOS」主要的工作是成為志工與災區媒合的平台,將志工分配至不同區域,如綿竹、彭州等,透過志工協助小朋友克服地震恐懼,並將環境意識融入對學童的教學中。

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系講師陳惠民提到,身為埔里人的他在國中時前往外地讀書,然而921是他個人生命的轉捩點,使得他重新了解家鄉的美好。當時,他與伙伴以工作坊形式培力在地青年,進而協助重建專題、埔里印象地圖、口述歷史採集整理、舉辦兒童營隊等,為家鄉做出貢獻。他認為災後重建需要的是草根發聲,從社區的討論中,凝聚居民對於重建的想像,進而形成實施計畫並付諸實現。

災後重建經驗交流。

新故鄉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認為,對於災後重建需有全面思考與瞭解,並長期的支持與協助。進而深化延續社區營造成果,讓地方青年、社區有機會與能力實踐自我並使社區成長。最終發展成區域型的網絡,將台灣經驗與國際社會分享。

廖嘉展也對四川震區農村重建中,NPO該扮演何種角色提出看法。他認為農村衰敗是結構性問題,並非NPO所能解決,這需要政府擬定相關對策。NPO應將有限的心力放在有年輕人願意投入的農村社區,因為唯有如此,社區重建與再造才有新的可能。最後,他以「不談理想,好好的生活」為座談下結論,鼓勵與會大學生努力的工作上,才能為社會多盡一份心力。

與談人員包括中國綠色學生組織網總協調葵麗、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教授江大樹、新故鄉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治與社會工作學系助教潘中道、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系講師陳惠民、南光國小校長鐘森雄、埔里長青村村長陳芳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