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頭縮腦像烏龜 閻魔蟲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縮頭縮腦像烏龜 閻魔蟲

2008年08月12日
作者:黃文伯(國立台灣大學昆蟲系博士後研究)

很多種類的甲蟲都能將六足縮起來自我保護,但長得最像烏龜的甲蟲,非閻魔蟲莫屬。因為閻魔蟲有一顆伸縮自如的頭部,平常取食時將頭部抬起伸出,一旦遇到危險,就立即將六足與頭縮起來!原來,牠的頭部頂端宛如一個蓋子,可與前胸背板契合,呈現完美的封閉,而且身體也如烏龜形狀一般,下方頭尾兩端稍微往上翹,縮起來時就像一個縮小的烏龜殼,呈扁豆形狀。

多棘閻魔蟲。圖片來源:黃文伯

閻魔蟲屬於翅鞘縮短的類型,絕大部分種類臀板(Prygidium)與前臀板(Propygidium) 不被覆蓋而突出於翅鞘外;觸角末端4節膨大,組成一個鈕狀的圓球,觸角第一節相當修長,因而整個觸角呈現屈膝狀的外貌,同時在前胸背板下方經常有一個凹槽,專為收藏觸角之用;大顎非常發達,內緣經常具有齒狀結構,頭部可縮進前胸背板,小顎鬚有4節,下唇鬚則是3節,雙眼在頭部兩側並不突出。

閻魔蟲的前胸背板與翅鞘銜接相當緊密,小盾板相當小,翅鞘外緣內摺,後緣不外凸,呈截尾狀;最特別的是,前足脛節寬扁多刺,各有一細長凹槽,可以將跗節收藏其中,六足可縮起來,脛節經常是具有齒狀外緣,可做為挖掘之用。由於閻魔蟲的壽命很長,較老個體的齒狀外緣,經常磨損到無法分辨,前中後足跗節的數目屬於5-5-5型,但也有少數例外是5-5-4型。若要對閻魔蟲進一步分類,在頭上、前胸背板與翅鞘上的槽線數目,是初步分類的重要依據。

閻魔蟲在世界上約有330屬3900種,大小可由0.5公釐至20公釐,在台灣則大約有將近100種。牠們的棲地大有不同,可在腐爛植物、木頭中、蕈傘下方凹摺裡,或是腐爛的屍體和糞便上生活。不同種類的顏色也大不相同,雖然大部分種類由頭到腳都是黑色,而讓人以為閻魔蟲就只有黑色,但是依然有白紅相間像瓢蟲般漂亮、或翅鞘映著綠色金屬光澤的閻魔蟲。

閻魔蟲主要捕捉較軟的昆蟲幼蟲與卵為食,特別是雙翅目中環裂亞目(Cyclorrapha)的蠅類幼蟲,當蛆蟲在腐爛的植物、蕈類、屍體或是糞便上發育時,閻魔蟲便會加以捕食。在腐木上出現的閻魔蟲身體大多呈圓柱形,牠們會利用蠹蟲挖出來的甬道做為棲所,並以蠹蟲的幼蟲為食。也有許多種閻魔蟲出現在動物的巢穴中,只吃蠅卵,或是濾食新鮮糞便表層的汁液維生。

在樹林底下的枯枝落葉層或是泥土之中,也存在著相當微小的閻魔蟲,以捕食蟎蜱為生,其中甚至有全盲無翅的種類。最有趣的是,有些種類閻魔蟲的行為也跟隱翅蟲一樣,生存在螞蟻或白蟻的巢穴裡。牠們有的外表特化得足以融入宿主社會中,讓成蟻來餵食牠們;有些則是未獲邀請的侵入者,在蟻窩的廢物堆中獵捕昆蟲幼蟲,或大吃垂死及死亡的螞蟻。

在台灣若要觀察閻魔蟲的行為,可以先注意動物死屍上的蟲子。以屍肉誘集閻魔蟲,大約可以誘集到7個物種,但最常見的種類是多棘閻魔蟲(Margarinotus multidens),牠的個體數目佔了閻魔蟲總捕獲量的90%以上,其他種的閻魔蟲都只是零星出現。多棘閻魔蟲在北台灣春季夏初的山林裡很容易看見,身體呈卵圓形、黑色,大顎平滑、下方具有一個小齒,六足脛節外緣皆長滿了棘刺,前足脛節寬扁,但在頻繁挖掘下,老舊個體的棘刺磨損嚴重,前足脛節經常會被誤以為是光滑無刺。

多棘閻魔蟲的頭部有4段不相連的槽線,組成一個小ㄇ字型,分別在複眼上方與複眼平行,以及上唇後方兩個勾狀槽線;在前胸背板則有3條槽線,兩條在前胸背板的側緣,呈長勾狀,一條則在長勾槽線內側,除了前胸背板後緣外,環繞前胸背板,而呈一個大ㄇ字型;翅鞘邊緣向下內摺,每邊由外緣數來各有5條長槽線,在接近翅鞘中線部位,靠前胸背板處各有一條相當短、彎曲的槽線,最後可在翅鞘中線附近看到兩邊翅鞘各有兩條較短的槽線,這兩條槽線以靠近中線者為長。

多棘閻魔蟲不僅出現在林底腐敗的屍體上,在開闊地沒有林蔭處的屍體上,也一樣可以看到牠們的蹤影。牠們捕捉屍體上的蛆蟲做為食物,但詳細的生活史與行為,至今仍沒人深入研究過。牠們的幼蟲在孵化後會獨立覓食,經常能在屍體上看見,特徵是長卵型的身體側緣,長有一排長長的肉棘。

在野外調查中,多棘閻魔蟲雖然在春季與夏初出現,然而牠們的數量在5月份左右才達到最高峰,70%以上皆在這個月份出現;這使人不禁想去探討,是不是這個月份非生物性的氣候因子或生物性的環境條件,剛好最適合牠們活動?又是怎麼樣的演化歷程,迫使牠們在物種與物種彼此競爭之後,只能在這麼一個窄小的時空條件裡適應生存?

事出必有因,所謂的科學研究,就是探討我們當前看到的現象之所以形成的原因,再進一步推斷未來可能的演變。譬如,在我們明白了大部分的多棘閻魔蟲只能在很窄的溫度範圍內活動,而當人類大量以燃燒的方式提供能源,造成溫室效應促使全球暖化時,我們就能預估未來在春天溫度升高、夏天更熱的情況下,多棘閻魔蟲的活躍期高峰會往前移動,很可能移至4月或是3月。

但活動時間的前移是不是會干擾到牠們原有的生活史,影響到蛹期能不能結束等發育的問題,進而造成大量死亡的現象?一些比多棘閻魔蟲還要適冷的狹溫性昆蟲,是否很可能在多棘閻魔蟲消失之前,便已經消失找不到了?像這樣對環境敏感的物種,就可以當做「指標性生物」,提供人類在環境變遷影響下,生態遭到改變或破壞的證據。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