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標性生物 | 環境資訊中心

指標性生物

2021-12-30 09:56
10月,東北季風吹起時,台灣極東海岸的紫菜採集也正當時。腳穿膠鞋、腰綁網袋,戴上防曬頭套和斗笠、手拿畚箕與工具,貢寮漁村的海女們正準備下海採紫菜。除了紫菜,潮間帶的採集路徑上還可挖蚵、撿貝。 在海岸礁石上看起來像植物的紫菜,實...
2019-10-31 00:24
據報,黑龍江省寶清縣有釣魚愛好者在垂釣遊玩時,發現兩條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大鯢,他們對其進行打撈,並送往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會員單位波塞冬旅遊度假區。 大鯢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屬於野生動物基因保護品種,常生長...
2017-04-05 22:07
青海省玉樹州稱多縣環境保護和林業局今(5)日對外披露,隨著天氣轉暖,嘉塘草原已迎來瀕危指標性物種黑頸鶴316隻,其中最大種群超過百隻。 黑頸鶴也是高原生態變化指標物種,主要棲息於海拔2500-5000公尺的高原草甸、沼澤及蘆葦沼澤間,...
2016-08-25 11:10
貓熊、北極熊、黑面琵鷺等「明星物種」往往吸引社會大眾及媒體的目光,甚至成為影響政府決策的利器,不過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永續科學系講師戴克(James Dyke)在《衛報》撰文指出,許多為人所忽略的稀有物種消失,其實是生態系統將要崩壞的指標,學界...
2016-05-30 11:21
5月初,南投縣仁愛鄉台14甲線上,絡繹不絕的車輛帶來遊客,一些遊客以為春暖花開,誤判氣候,冷得打哆嗦。一部分道路穿越了「瑞岩溪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人來人往的遊客,又對野生物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南投林區管理處埔里工作站選定了保護區內的紅豆...
2014-01-02 09:35
東京都心皇居內分布的大型地衣類植物,攀升到16種,與90年代中期已證實的4個品種比較,有大幅度增加。 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植物研究部(茨城縣筑波市)研究員大村嘉人說:「這可能是因為2003年發布柴油車限制條款帶來的結果,這個條款讓東京都內的...
2008-11-25 12:42
一條剛死不久的赤腹游蛇掛在原本水量豐沛'、如今細流涓涓的溼地溝渠中,溼地所涵養的水不見了!是天災?人禍?還是天災加上人禍! 在2002年的春天,依往例定期回到過去進行生態研究的實驗地時發現,一條外觀看起來體質量飽滿、且無明顯外...
2008-08-19 14:23
人類受制於體型,因此對昆蟲的印象,常止於亮眼的、鮮豔的、巨大的昆蟲。若以演化的角度思考,這應該與人類生存於大自然中的危機意識有關:一般來說色彩亮麗昭示著有毒勿近,因而我們會對紅、黃色特別留意;而大型動物可能造成創傷,所以當我們聽到突發的沉重...
2008-08-12 12:19
很多種類的甲蟲都能將六足縮起來自我保護,但長得最像烏龜的甲蟲,非閻魔蟲莫屬。因為閻魔蟲有一顆伸縮自如的頭部,平常取食時將頭部抬起伸出,一旦遇到危險,就立即將六足與頭縮起來!原來,牠的頭部頂端宛如一個蓋子,可與前胸背板契合,呈現完美的封閉,而...
訂閱 RSS - 指標性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