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鹽寮砂岸流失歸咎核四重件碼頭施工 有失公允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將鹽寮砂岸流失歸咎核四重件碼頭施工 有失公允

2004年02月06日
作者:梁天瑞 (台電核四廠化學課、電子報讀者)

貴中心日前舉辦之「2003年國內10大環境新聞票選」,將福隆砂灘流失歸咎於核四廠重件碼頭興建,甚至入選,本廠深感遺憾,特此澄清。謹奉「第四核能發電廠附近砂岸變遷事件」一文,望貴中心鑒察,以正社會視聽。

報告顯示,重件碼頭的興建實非造成附近沙岸流失的主因,特說明如下:

1.福隆至鹽寮海岸砂灘的形成,乃千百年來雙溪河將上游河沙沖至海中,再由東北季風推回海岸,故此地灘沙屬河沙而非海沙。

2.造成本區沙灘逐漸減少原因很多,以雙溪歷年河道治理,使85%的河岸變成水泥護欄,造成河川輸砂量在10年內銳減95%,才是影響本區沙灘變遷的最主要原因。

3.歷年颱風巨浪侵襲,造成海岸短期劇烈沖蝕,才是第二重要因素。

4.本區並未發現明顯「突堤效應」,即使有,也肇因於碼頭附近大片淺礁(體積約為重件碼頭5倍以上),而非碼頭本身。

5.去年本區未發生颱風侵蝕,故沙灘快速堆積,沙灘體積遠超勝歷年。可見「突堤效應」之說並不可信。



一、雙溪河沙減少是造成本區沙灘流失最嚴重原因

根據經濟部水資會多次報告指出,雙溪在民國74年以前,每年平均輸沙量約在62至115萬噸。

民國76年林恩颱風侵台,造成雙溪流域嚴重災情,農委會水保局為防護土石流危害,逐年辦理上游牡丹溪與坪林溪整治工作,透過興築攔砂壩、固床工與沿岸護堤水泥化,目前全流域將近85%河岸均已水泥化。此一措施固然達到了防護土石流的災害,但是同時也使流入河中的沙大量的減少。

綜合以上原因,雙溪年輸砂量由62萬噸,遽降至5萬噸以下,沙源減少90%以上。

如果雙溪沙源沒有減少,即使扣除颱風侵蝕,每年尚能造成29萬立方公尺之堆積。據此,亦可證明本區岸沙流失的主要原因是「雙溪河沙源減少」,而非「突堤效應」。



二、歷年颱風巨浪侵蝕嚴重影響沙灘流失

本區是本島颱風最多的區域, 有超過1/4的颱風會嚴重影響本地。歷年直接侵襲本區之強烈颱風包括:道格颱風(1994/08)、賀伯颱風(1996/07)、溫妮颱風(1997/08)、象神颱風(2000/11)、納莉颱風(2001/09)、納克莉颱風(2002/07)、辛克樂颱風(2002/09)…等等。

這些颱風對於本區沙灘的侵蝕都非常嚴重,福隆沙灘之「彩虹橋」早在「溫妮颱風」(民國87年)時即已毀於風災,此時核能四廠的重件碼頭尚在進行陸上工程,根本未突出海岸。



三、本區沒有明顯「突堤效應」

重件碼頭設計,即已考慮突堤效應,因此遠離福隆沙灘,特意減輕海沙及突堤效應影響。若說重件碼頭有影響,則在碼頭南北兩側體積超過碼頭5倍的大片淺礁,影響應遠比重件碼頭更大。

此外,去(92)年風調雨順,沒有嚴重颱風侵蝕,沙灘快速回堆,沙灘勝境遠逾往昔,更可證明所謂「突堤效應」實屬子虛烏有。原子能委員會歐陽主委也於現地實勘後,主動替本公司澄清。此後,重件碼頭會影響沙灘之說,立即消聲匿跡,就是最好明證。

以上數點,尚祈 貴中心秉關懷台灣、實事求是的精神,進行必要的查證與澄清,以正視聽甚幸。

編按

針對梁天瑞先生來函,本報基於環境資訊公開與報導平衡的立場,除完整呈現台電方面的觀點外,亦會將此文連結附於原回顧文章之後,並歡迎各界持續對此議題表示意見,來函請寄 infor@e-info.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