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在台灣,台中惠明盲校師生一百多人吃了由米糠油煮成的食物,皮膚開始變黑生瘡,指甲變黑,官方調查數月毫無進展,遲遲不敢發佈食用油可能受相關污染的警訊,直到當年10月,經過日本九州大學的檢驗結果出爐,證實米糠油內添加的多氯聯苯就是中毒的禍首,官方才正式查封彰化油脂公司,這時,受害人數已多達2,025人,是台灣環境公害史上最嚴重的悲劇。
2008年在中國,新聞揭發大陸商人為了降低成本及冒充高蛋白食品,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導致嬰兒罹患腎結石,甚至因此死亡。由於大陸奶粉做為原物料行銷全球,毒奶風暴造成各國恐慌,台灣政府將食物成品中含大陸製造之植物性蛋白、奶精、乳製品等成分者一律下架檢驗,受害人數尚無法估計。
不同的時代,相同的事件,如今人人談之色變的毒奶事件,原來一點都不是新鮮事,但是等到新聞熱度消退之後呢?除了受害者本身,還會有多少人記得?而政府又能記取多少教訓?不會再犯下同樣的疏失與漏洞?現在的毒奶事件,讓受害廠商與民眾無法置信,衛生署難道不用為進口的食品檢驗負責?怎麼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回顧過往,這些歷史令人不禁擔心與憂慮,難道人們必須永遠與毒共存?
在台灣長大的我們,除了仍存有當年記憶的一代,依稀記得台灣曾發生過多氯聯苯毒油事件,有新聞的那一陣子,許多人不敢吃外食,生怕也吃到毒油;但事件過後,在台灣環保及公衛史上具有重要性的多氯聯苯毒油事件,還有多少人記得?在國民教育中沒有,甚至在醫學基礎教育中也沒有,這段歷史被社會選擇遺忘了。
但是受害者無法選擇遺忘,事隔30年,終於有了第一部關於多氯聯苯事件受害者的紀錄片《油症──與毒共存》出現,讓這件被遺忘的事件重新展現在台灣社會面前。
這部紀錄片在9月27日舉辦了首映會,隨即將開始全台巡迴放映,片中不僅僅是敘述了歷史事件,更多的是紀錄當年的受害者是如何堅強求存,患者不但顏面皮膚受損,毒性引發內臟、神經、生殖及免疫系統的諸多病症,而更嚴重的是女性患者會透過懷孕過程將毒性傳給下一代,其中有的因癌症過世,有的甚至在抑鬱難解下自殺。這不只是隨機的受害,由於米糠油比較便宜,受害者多半是社經地位較低的中下階層民眾,而令人不敢置信的是,由於國家的漠視,這一群油症受害者竟然無法從加害者或是政府得到任何制度性的補償。片中紀錄的主角的的確確是一路努力奮鬥下來的公害倖存者!他們抵抗的不只是身體內的毒,更包括社會的不公與歧視,制度的扭曲與漠視!
時隔多年,歷史現場的重建是件不容易的事,如何將對個人受害的同情,轉化到對社會結構的批判,也是不容易的。長期關注社會議題的蔡崇隆導演拍攝了以此為題材的紀錄片,實有深意。影片的介紹文字中開宗明義地說出了:「今日中國的三鹿毒奶粉事件,豈非是30年前台灣多氯聯苯米糠油中毒事件的翻版?而30年前台灣米糠油事件,不正是40年前日本九州油症的翻版?若不回到原點,細細檢視事件的軌跡,下一個悲劇又將在哪裡發生?」
這些公害倖存者的鬥爭,是在為我們留下歷史,讓人們去檢討與反省悲劇要如何不再發生,雖然時代進步了,但是仍然有為了開發與利益不擇手段的企業,仍有短視蠻頇無能的政府,我們的食品、空氣、飲水仍持續被檢查出含有各式各樣的化學物品,這些是真正關乎生存重要的事,而非新聞上短暫的政治口水,這一部紀錄片不但告訴我們這段不能遺忘的歷史,而且也讓我們知道,跟真實社會的這些倖存者相比,一切政客的謊言都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