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大學生工作營」台灣之行有感 (中)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兩岸大學生工作營」台灣之行有感 (中)

2008年10月15日
作者:葵麗(中國綠色學生組織網總協調、GreenSOS負責人)

四、考察

台灣之行的後面幾天,我們開始行走於各個「環保點」。 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洪雅書房」。之前在提到書房的時候,我對於書房的想像也只是一個賣環保書籍或者是其他一些環保物品的地方。可是,在真正聽到洪雅書房老闆介紹這個書房的歷史以及書房所承辦的活動之後,我深刻的感覺台灣的環保主義者活躍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在大陸,也有很多做環保的人,其中包括少部分的記者和一些專職於環保機構的工作人員(可能都不一定是因為環保進來的),最大部分的人群就是學生志願者了。所以,能夠感受洪雅書房老闆依靠書房作為一個聚會場所,開始組織很多環保運動,而且其中還不少成功的案例,確實很受振奮。我也有一個自己的小小環保公司,可是,並沒有把其中的資源融合並且好好利用,這方面可以考慮如何能夠更好的結合。

另外,我們還來到了桃米生態村以及埔里長青村,這兩個在地震之後重新建設起來的村莊。感受比較深的是這兩個村的村民都對自己的居住地有很強的依戀感和自豪感。這個是所有大陸的農村項目都想培養的,但是卻成功不多的案例。另外,每個村都有一個很亮色的賣點,而這些賣點也都是可以增加村民收入,從而可以維持村民的正常生活甚至還可以進一步創收的項目,這個是在中國大陸的農村沒有的。農村的專案確實是需要在灌輸環保理念的同時還需要幫助農民找到可以致富的途徑,考慮農民的經濟生活之後才有可能溶入環保的設施和理念。

對比大陸跟台灣,完全能夠搬過來用的東西不多,但是卻可以給我很多點子。大陸這邊,硬體的設施都是政府考慮的事情,政府在制定好政策之後,會廣布消息,在得到社會上的經濟援助之後,開始興建工程,從財務到工程的具體實施,都是政府統一管理。而在台灣,學校和住房這樣的硬體設施似乎都是非政府機構千辛萬苦的跟政府或者商業機構申請錢,隨後開始一步一個腳印的來慢慢建設。因此,大陸能夠干預到硬體的方面並不是很多,但是作為軟體建設,類似於教育和心理輔導方面,台灣方面的經驗似乎還不是很多,他們自己也一直缺乏這樣的專業團隊和系統的工作。

雙方還是有很多共同點,可以相互學習,但是,不同的地方更多。無論如何,這次台灣交流對於我個人來說,要為地震災區做點貢獻,是很有幫助的。

五、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工作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是組織我們這次到台灣參訪的主要機構。他們的工作確實很專業,同時,所有的工作人員都非常的盡心盡職。

首先,他們做的事情都非常有條理性。在我們去之前每天要做的事情都列得很清楚,其中包含所有的應急預案。可以說在他們的排程下,我們的行程不會出現太多的意外。我們每到一個地方,有記錄,有學習,有討論。還給我們發了學習手冊,速度之迅速。

其次,時效性和跟進效率很高。在我們的行程中,他們會隨時與大陸的學生交流關於專案以及進程的各種利弊和改進意見。對於我們提出來的意見,他們覺得可以採納的意見會立刻開會討論。時效性很高。

最後,他們確實是帶著一顆善良的心來進行這次兩岸交流的。我們所有的交流都是發自內心的,沒有任何人、任何活動或者甚至是任何舉動是在走形式。每跟一個台灣的朋友交流,他們都會很認真的來對待我們的每一個問題。每走到一個地方,都可以感覺到各個地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熱情好客的方式。台灣之行雖然只有短短幾天,但是我們兩岸的青年所結交下來的友誼會一直延續下去。我個人喜歡這種高效明朗而情深義重的交流方式。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