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志(綠色公民聯盟監事):
淡水河流域的民間巡守隊和社區參與,有6個在淡水河河畔的民間團體組成:南港大坑溪守護隊(社區教育)、中山社區大學(透過單車巡守)、東華社區巡守隊(捷運唭哩岸站)、關渡自然公園台北市野鳥協會、永和社大、五股溼地生態保育園區等不同型態的發展與關懷。
淡水河流域的汙染狀況和台灣其他河流不同,問題包含淡海新市鎮;河口左岸八里東南亞最大污水處理廠至內河段水量不足;淡水北側沿河快速道路的問題(河流與交通景觀爭議)等。
1963年葛樂禮颱風淹水,為加寬河道炸獅子頭山,五股(因地勢低而海水入侵)淹水,炸山計畫使空間使用改變,鹽水也使生物滅絕。過去的淡水河邊被用來做垃圾掩埋場,堆積如山高的垃圾,也影響水質,後來在環保團體的努力下,變成河濱公園及垃圾轉運站。
未來會持續陪伴這條河流重現原貌,重建人與淡水河的情感,培養更多人來關心淡水河,從四年前開始組成淡水河守護聯盟,每年農曆12月15日水官生日,舉辦淡水河慶生活動,希望提供民間關心河川的介面,並擴大串連。
邱靜慧(美濃愛鄉協進會理事):
美濃因緊鄰荖濃溪,許多活動都和水息息相關,從反水庫運動到黃蝶祭,吸引許多青年參與,藉由老師在國小、國中、高中的教育鍊,把各地美濃子弟拉回來,關心美濃故鄉環境。
美濃的河匯入高屏溪,提供高雄市水資源,當初在反水庫運動時,贊成蓋水庫的人把議題簡化為「美濃不蓋水庫,高雄就沒有水喝」的對立問題。但是,農村是資源分配末端,這是不對稱的城鄉關係,希望可以透過跨縣市的河川議題,打破成鄉間不對等的關係。
2001年辦旗美社區大學(農村型社大),社大扮演一個學習的平台,在課程之外也舉辦公共論壇,並組織網絡(解決上游農藥等根本問題才能有好的水質,透過飲食農業、有機農業等將城鄉做連結)、做農村紀錄。並把教室拉到農地作「農村學校」活動(小朋友的農事體驗)在校園裡種植有機蔬菜、有機稻等。
問:以現在社區所遇到的問題,哪些是最困難無法突破的?
周翔:綠滿江懷紮根全國,在2005年轉為紮根社區,但全安徽省只有我們一家環保團體,缺乏多樣性的組織。對社區來說,我們是外來者,所以最重要是,推動社區中草根人物成長。
運建立:點源污染主要是工廠污染,自掃門前雪,每人把自己家口的河流管理好,這就是環境保護本地化,因此剛開始做的時候,是針對當地的汙染源。點源污染較好處理,但面源污染(現在很少土地沒有用化肥),現在需要靠中央去對農民宣傳去發動,推廣有機農業;生活污水的處理。
陳建志:
1. 社區裡會參與環境保護及社區營造的參與者主要為婦女及老人,沒看到年輕人,但年輕人是未來社區的主幹,若未參與,就對社區沒有感情,如何創造不同社群的參與社區,是很重要的。
2. 政府推「綠色生活」的口號,但並未推動如何綠色消費?如河川清潔劑的選擇等。
3. 跨縣市跨流域的淨化,目前在台灣較難推動,上游水土保持,下游生活減污、節約用水這個跨領域的串聯是仍須努力的。
4. 資本主義社會下,生活本質斷裂,例如食物如何從生產到餐桌上,大多數人並未關心,消費者覺得便宜就好,但農村種好品質的作物,需要消費的支援。
邱靜慧:現今較重要的課題是環境認知、生活實踐。城鄉網路關係需要很多平台去串聯。
問:河流污水分為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若是有機污水可透過自然分解,這幾年開始嘗試用人工濕地的方式營造不同生物棲地,可否分享大陸類似的經驗?
周翔:濕地計畫在大陸目前僅只為示範計畫(例如公園),在淮河流域並未實際運用。
問:如果化工廠不搬遷可能會面林後續問題,但若搬到其他地方是否也會受影響?政府單位是否對工廠水污染的規範?
周翔:希望工場搬往有污水處理工業園區。
問:在參訪台灣行程中,社區強調以居民為主題性,而EOE的模式也是以自願者跟社區為主體,差異在哪裡?有沒有案例分享?
戚志堅:不同NGO的立場不同,EOE關鍵的是能夠有更多人參與,我們協會目前無專職人員,主要是透過企業贊助媒體宣傳,擴大民眾意識。從2005年開始,我們認為應該有更多民眾和志願者參與。2007年讓更多民眾在夏季用水高峰體認用水的問題,推動用廢水澆花,杭州全市報名團隊約有20、30組,各自設計不同方案,讓參加的市民把自己的想法講出,經認可的方案,組織先提供1/3的經費去執行。
問:所有的環保運動都在打鬼,牽涉到許多不同團體的利益,但大陸方面好像很容易解決,在台灣,這個問題很難,想請教大陸朋友是否有牽涉到不同勢力?該如何解決?
周翔:外來者進到社區首先感到無助,我們的操作方式是透過安徽環境記者沙龍,成為盟軍,組織可以向他們報料。另外,我們找的工廠,主要都是政府已經掛牌確認有污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