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少河濱綠地被正式規劃為公園綠地,提供各種運動休憩設施,自行車道、活動咖啡、生態教學,甚至還聚集許多保育機構進駐保護濕地,使得河濱公園除了成為市民最佳運動遊憩之首選地外,也可進行賞鳥、觀察植物生態活動之場所。看似完美的背後,有可怕的外來種入侵事實。
生態保護地,在保護誰?
河濱公園濕地保護區,是許多特有種溼地甲殼類、魚類、植物的天堂,因而成為各種特殊鳥類聚集地。長期使用的遊客表示,除了常見的白鷺鷥外,許多八哥會吵鬧的聚集,但不清楚是本土種還是外來種,只知道全身是黑的,嘴巴是黃的。
分析1994至1999年外來鳥種資料庫的資料(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提供),發現台灣地區已有75種外來鳥類在野外被記錄,相較於原生留鳥的154種,其種類比例已接近50%(林瑞興教授),其中,白尾八哥及家八哥目前以廣佈全台各地,兩者的數量約為原生八哥的七到九倍。草生地、近郊區是八哥喜歡出沒的環境,因此河濱公園成為八哥的天堂。
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表示,近年不該在溼地見到的鳥類越來越多,八哥原本是很常見的品種,但野外看到的許多八哥都已是經過雜交,並非本土原生種。
白嘴八哥是「正港」台灣本土八哥,黃嘴八哥是舶來品(外來種)
入侵種的威脅
野鳥學會表示,目前外來種八哥猖獗,防制外來種須投入金錢,但在入侵所造成的侵害上,由於尚未顯示經濟上的損害,因此民眾及政府單位目前未積極處理。相關研究報告顯示:台灣八哥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外來八哥的入侵、擴張,危害到本土八哥生存。民國六十幾年引入外來八哥成為野鳥後,外來物種多半沒有天敵,再加上牠適應力強且強勢,逐漸侵佔本土八哥的生存空間。其中單就河濱公園調查,以外來種的家八哥數量居冠、白尾八哥次之,本土八哥數量盡陪末座。當下可見,外來種造成的公共衛生和經濟損害;長遠來看,本土八哥消失、生態系平衡的破壞、生物多樣性的降低,是我們無法預知的遺憾和災難。
可怕的商業行為與放生
台灣外來種來源主要是因民眾飼養的觀賞鳥逸失到野外、宗教放生、自動物園逸出,以野外記錄的外來鳥種與鳥店販售鳥種作比對(祁偉廉 1995),有60%以上的野外鳥種是鳥店販售的鳥種。宗教儀式所放生的鳥類是放生動物的大宗,陳玉峰教授(1995)曾對台中市102所寺廟中的73所進行訪談,發現28.8%的寺廟會舉辦放生活動,他估計台中市一年有97-100次放生活動,約128,000隻鳥被放生到野外。目前雖沒有台灣全省放生行為的研究報告,但相信每年各地放生鳥的數量將是相當龐大。
預防與治療
基於經費的限制,政府將對有重大威脅的入侵種,予以優先處理,如小花蔓澤蘭、紅嘴藍鵲、紅火蟻等,但面對外來八哥的入侵問題,雖已證實牠嚴重影響本土八哥的生存,未對民眾帶來立即威脅,但因僅只於對本土八哥的危害,所以目前政府採取先將本土八哥納入『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應予保育的野生動物」等級,若其族群數至瀕危的狀況,則將進一步執行覆育的保育工作。
但是,當其數量瀕臨絕種時,還有多少覆育的機會,需付出多少經費與代價?政府除強調〔加強非法查緝、杜絕走私〕,能否在其入侵前就有一套更完整的動植物進口系統?
只有一次的機會
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系平衡和健康,生態系的失衡造成難以想像的危機,而外來種入侵正是生物多樣性的殺手之一。在遊憩於美麗的河濱公園時、賞玩奇珍異獸時、或是參加宗教活動時,是否能多一些關心於這些不速之客,造成了什麼樣不可彌補的後果。
※ 2008生物多樣性環境新聞志工培訓營分組實習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