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籍貨輪晨曦號(Morning Sun)擱淺於台北縣石門外海已超過兩週,船艙破裂造成的漏油事件,嚴重衝擊海岸生態。立法委員田秋堇於昨(25)日邀請相關單位與環保團體,進行實地勘查與意見交流。雖然與以往的貨輪擱淺漏油事件相比,這次的應變效率已有進步,但是在資源整合與風險評估方面,還有成長空間。田秋堇與各界代表都期待,目前任務編組的海洋事務推動小組,能在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領軍的領軍下,在未來能有卓越表現。
環保署水保處處長陳咸亨在簡報時表示,現已採行相關防護措施及檢測,以供求償評估,但被環保團體質疑,仍有許多模糊地帶。環保署目前確認海岸線污染範圍約3公里,而船體燃油預計在10日可抽取完畢,而岸際殘油清除初步完成還需7天,細部完成還需要30天。但是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批評環保署應變標準「不合格」,因為在海岸油污緊急應變的分級,是以載油量為標準,完全沒有把出事地點的環境成本考量進去,尤其這次漏油事件就發生在核一廠冷凝器的入水口左近,因此風險管理有待加強。
在水質檢測方面,環保團體跟政府單位對於檢測認知也大相逕庭。首先在檢測頻率方面,陳咸亨表示在案發第1周時,檢測頻率是每天1次,接下來到目前則是每週3次。方儉則批評,就算水質的檢測值合格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重油會乳化沉降,加上該處有洋流作用,2天1次的樣本數太少,而且油污進入核電廠冷凝器的風險極大,因此檢測頻率1個小時1次,或半個小時1次都不為過。
而在水質檢測的範圍與樣本採集方面,則是不夠周延完善。雖然緊急應變小組的資料顯示,水質都在安全範圍內,但是負責調查生態影響的海洋大學卻指出,用來採集中底層生物樣本的器具,還是有油污現象,而金山區漁會總幹事蔡崑輝也表示,漁民在監測地點以外的範圍發現油汙擴散。對此,緊急小組當場確認地點並進行補救措施,同時表示,當初在考量監測點時,對洋流的掌握情形不夠完善。
在生態衝擊的資料整合上也出現落差。核電廠都會建立周圍的生態資料庫,以掌握核能發電對環境的影響,而這些資料恰巧可以用來比對油污事故的前後差異,以進行求償。但是這次接受應變小組所託,協助生態調查的海洋大學,卻尚未從台電方面得到任何資料;與會的核一廠副廠長當場表示,在24號才得知要提供相關資料,已經進行處理。田秋堇對此相當詫異,因為事故已發生超過兩週,而既有的資料竟然還沒整合到位。
沿海安全也出現漏洞。田秋堇指出,攔油索直到漏油事件發生後10小時才進行佈置,「為什麼不能在船隻近岸航行時,就進行監控,非要等到船撞上來了,才在緊急應變?」對此,交通部航政司科長鄭堅中回應,商船不須通報,而且在碼頭周圍才會進行監控。田秋堇因此打趣的說,要進攻台灣很簡單,只要偽裝成商船,然後不在碼頭靠岸即可。海洋大學副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教授廖正信則進一步指出,日本視沿海為國土的延伸,以往有學生在海上實作時,稍為靠近就會有直升機與艦艇進行監控,而台灣則需要多加借鏡。
而資訊公開方面,則是需要改善。相關的新聞與公告,除了環保署的片面資料,相關單位皆未能發佈消息,包括事件發生所在地的「石門鄉公所」、台北縣政府相關資訊窗口「台北縣政府資訊服務站」與「台北縣環保局」、觀光事務主管機關「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管理處」、漁民權益之窗「漁業署漁業資訊服務網」、負責船難的機關「基隆港務局」,均未公告相關訊息。緊急應變小組表示,確有疏失,並且研擬將會議紀錄也能藉由網路發布,讓關心該事件的民眾也能獲知相關訊息。
在船隻解體的技術方面還有待評估,以符合在地居民的期待。金山區漁會總幹事蔡崑輝表示,當地的觀光漁業及近海漁業相當發達,但是從以往的案例來看,直接在灘上進行船隻的解體移除,難免會有碎屑鐵片遺留、危及觀光客與漁民。因此希望應變小組能將船隻移往外海再進行解體作業。緊急應變小組則表示,會將需求納入參考,但需要請專家做相關的鑑定及評估,約要2週後方能回覆。
在這次的貨輪擱淺事件中,田秋堇整體而言相當肯定應變小組的因應效率,但是許多囿於部門間的權責分工,或是受限於法令規範的部份,還有賴海洋事務推動小組的資源整合。
岸邊沾滿油污的漂流廢棄物與攔油索。
農委會漁業署於當天(11/25)會議中的簡報資料
環保署水保處於當天(11/25)會議中的簡報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