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向藍色公路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航向藍色公路

2004年05月07日
作者:王晴玲 (公共電視記者)

各縣市這幾年積極投入藍色公路的發展,花東地區的賞鯨活動是最熱門的航線。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1193公里,政府近來也一再以「海洋立國」為口號,希望發展海上休閒觀光。在各地方縣市政府規劃下,從北台灣到南台灣再到東部都有「藍色公路」出現。但是大筆投資的藍色公路,目前的營運狀況似乎都不盡理想,台灣的海洋觀光發展到底問題在哪裡?

榮景不如預期

藍色公路是指利用船舶載客航行於水上,功能包括代替陸地上的交通運輸,也包含海上觀光遊覽的特性。除了往返於離島間的交通船外,目前所規劃的藍色公路多半以觀光休閒功能居多。

近海漁業面臨魚源枯竭,很多漁船轉作娛樂用途,但常和傳統漁船發生利益衝突。 台灣北部東北部海面受東北季風影響,一年中有半年海面風浪相當大,不適合海上觀光。

北台灣的藍色公路由淡水漁人碼頭出發,行經金山萬里等濱海航線,全程約十多海浬,沿途停靠富基漁港、野柳漁港。南部的藍色公路由高雄鳳鼻頭出發,中途停靠小琉球,終點在屏東車城的海口港。另外在2003年也有業者雄心壯志地推出由基隆行經蘇澳再到花蓮的跨縣市東部航線。

積極發展休閒觀光成為很多漁港的新方向,碼頭裡一到假日就擠滿了載客出海觀光的船隻。 淡水漁人碼頭成功轉型,由小漁港變成熱門的觀光區。 由基隆經蘇澳到花蓮的東部航線,目前已停航。

一時之間藍色公路似乎成了熱門的旅遊路線,但是檢視目前幾條藍色公路的發展,營運狀況似乎都不如預期。北台灣部分,雖然淡水漁人碼頭一到假日還是有許多民眾搭船出海遊玩,但目前規劃的航程只是載著遊客出海繞一圈大約50分鐘,很少人會到富基、野柳等地。南部的藍色公路載客狀況更是門可羅雀,航班不斷縮減。至於跨縣市的東部藍色公路,營運不到半年就已經黯然停航。

難關有待克服

台灣的藍色公路發展問題何在?業者指出,每年11月到隔年3月,在東北季風吹襲下,海面波濤洶湧,根本不適合航運載客,業者要負擔的成本相對增加。而在法令上,缺乏對海洋事務管理的統合性,像是藍色公路的發展就隸屬於好幾個單位──船舶航線隸屬交通部航政司、海上休閒是觀光局在推動、漁船轉為娛樂用途要由農委會漁業署審核、港口由各地方縣市政府管轄、海岸安全則是海巡署的業務;不同單位以不同思維來看藍色公路,法令又互相牽制約束,難怪藍色公路發展起來常是虎頭蛇尾、雜亂無章。

 屏東海口港是南部藍色公路的終點站,但是民眾搭乘意願不高,港口冷冷清清。 墾丁後壁湖碼頭是全國最大的遊艇碼頭,但停泊的遊艇卻寥寥可數。 海岸線在台灣仍是重要的安全防線,民眾如果要出海觀光,必須由海巡署報關才能出海。

另外在人民的心理上,台灣人對海洋本來就存在著又親近又疏離的矛盾關係。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教授邱文彥認為,戒嚴50年,海岸線5百公尺內都是禁地,影響了民眾的親水性。而主管觀光的交通部觀光局檢討認為,目前台灣藍色公路的船隻大部分是漁船改裝,設備不夠精緻、行程也未能充分突顯特色,未來還要加強解說人員的素質並且針對各地不同特色規劃行程。

映照著落日餘暉,海上的黃昏充滿浪漫風情。 出海觀光成了休閒的新選擇,藍色公路開航帶領民眾體會海上風光。 藍色公路要航向何方?需要政府統合海洋事務,指引方向。

搭船出海,從海上看台灣,可以看到與陸上完全不同的景致與不同的感動。台灣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但是海上觀光休閒的發展不是一蹴可及,政府應該儘快統合海洋事務的處理,並且審慎評估發展方向,別讓「海洋立國」淪為口號式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