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2009環境趨勢:保育自然資產 有賴全民監督與公益信託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前瞻2009環境趨勢:保育自然資產 有賴全民監督與公益信託

2009年01月13日
本報2009年1月13日台北訊,易俊宏報導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今(13)日辦理「保育自然,就是拼未來經濟」環境前瞻論壇,與談專家針對兩岸解凍之際,對大三通開放後的生態考量提出建言。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董景生指出,未來兩岸交流日益頻繁,卻不見政府強化防疫檢疫能力,恐衍生入侵種蔓延的隱憂;此外,僅冀望博弈條款與明星物種提振觀光,卻相對忽略軟體建設與本土生態保育。

整體而言,保育的前景利空多,當前政策仍是「開發重於保育」,恐怕不利後代「拼經濟」所倚賴的生態環境,與會專家提醒民眾要未來要加強監督政府與相關法案,並可參考國外推動公益信託,替公眾留住珍貴的農村文化與自然景觀。

在這場「保育自然,就是拼未來經濟」論壇上,與談專家還包括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昭倫、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林朝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他們多認為,新政府上任半年多來,推出許多新政策,如政黨協商中的農村再生條例(草案),只顧土地重劃與開發,不見產業規劃、人才培育與小農定位;海洋政策口號多於實質、海洋保育更是多頭馬車,有待整合。

在兩岸解凍、大三通開放之際,董景生首先表示,面對交流頻繁下的入侵種隱憂,目前政府防檢的措施與資源仍相當不足。董景生以紐西蘭預防高山藻類入侵為例,防疫人員會要在機場通關時,要求入境旅客徹底清洗鞋子;反觀台灣機場,只有防疫犬跟X光等措施。孫秀如則建議民眾,中國經濟崛起之時,黑心商品時有所聞,無論大三通的期程如何,支持在地生產,不但比較有保障,而且降低食物里程也是順應抗暖化的潮流。

對於陸客來台,政府、企業都期待觀光收益,董景生提醒,觀光產業的基礎是環境承載量,但是開放觀光不一定要大興土木。董景生以義大利濱海漁村、世界遺產「五鄉地」(Cinque Terre)為例,該村不但完整保留漁村特色與峭壁地景,轉型成觀光都市後,也僅以鐵路作為交通要道,值得花東地區的發展做為參考。

孫秀如指出,「觀光看的是特色」,蓋度假飯店、開放觀光賭場,都是在複製國外的既有模式,但最重要的競爭力還是在本土特色。陳昭倫進一步補充,觀光市場上較缺乏軟體建設,而台灣地質對大型開發的風險高,一般卻無法擺脫「要觀光就是要建設」的窠臼。

台灣有什麼既有特色?論壇主持人、逢甲大學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學系助理教授蘇惠珍指出,台灣四面環海,但是潮間帶的生產力很容易被忽視,現在普遍的建設都是海堤、工業區等。董景生表示,他期待行政院規劃成立海洋部,能夠將目前分屬內政部國家公園處、林務局農委會、國防部海巡署、農委會漁業署等保育系統整合,也能因應各種海事與海污的狀況。陳昭倫則強調,普遍各方都樂見海洋部設立,但重點是後續作為;陳昭倫舉例說,像極度瀕危的中華白海豚,其活動於西部沿海一帶,海洋部是否能有效管理各縣市的海岸狀況,包含工業區的汙染及漁業捕撈的狀況,都還尚待考驗。

陳昭倫進一步檢視執政團隊的海洋政策,表示願景都很理想,但實際執行恐有落差,例如以南海開放而言,台灣的外交狀況是否有這樣的影響力,尚待評估;另外,宣稱海洋產業要達到GDP的5%,是否過於理想,也有待觀察。陳昭倫還指出,在海洋研究與研究船艦的政策符合需求,但投資所費不貲,新政府也需要決心執行。

台灣另一個特色就是多元化的小農經濟,但是月前審查的農村再生條例草案,條文多著重在農村景觀、土地重劃與開發,應更名為「農村開發條例」。農再條例欠缺農村再生最需要的產業與人才規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林朝成比喻,這就像聲稱要維持身體健康、卻只做皮膚保養一樣。林朝成對於台灣農民的競爭力相當肯定,包含在技術創新與品種改良、研發等方面,但是一直以來產銷體系卻出問題,讓生產者沒有相對的經濟獲益,也因此沒有足夠的吸引力留住人才。

孫秀如以英國國民信託為例,指出保留傳統農莊作為公共資產,同時帶動觀光產業,是很好的典範,但是台灣則囿於法令規定,法人團體不能成為受託人;林朝成則提出台糖企業基於歷史淵源,應可利用環境信託作為轉型正義的關鍵,但台糖對於公益信託並不了解,民間若要推動則需要加強各界對話。陳昭倫則指出,台東杉原海岸的開發案有入圍十大囧新聞,顯示民眾也逐日重視海岸保育,環境信託應可加以推廣。

上述談話發表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13日上午主辦的「扭轉囧環境,搶救囧經濟」2009環境議題前瞻系列座談會之「系列二:保育自然、就是拼未來經濟」座談會,以網路直播開講的方式,發表2009的環境趨勢,全程可上網瀏覽,網址為http://zh-tw.justin.tv/caplio17/archive

「扭轉囧環境,搶救囧經濟」系列座談會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與Taiwan News財經文化週刊協辦。1月15日上午將以「公民參與,實現公義的綠色經濟」為題,舉辦最後一場系列座談會。活動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