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大建設?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新十大建設?

2004年06月04日
作者:陳佳珣、張岱屏 (公共電視記者)

一群環保媽媽們,來到立法院前抗議,控訴「五年五千億,新十大建設」中的「蘇花高速公路」與「四大人工湖」將毒害我們的母親──台灣。沉寂4年的環境運動開始甦醒,環保團體將展開一波又一波的抗議行動……

雲林大湖:一張選舉支票

雲林縣民進黨籍立委蘇治芬認為「雲林大湖是選舉的產物」,是陳總統競選期間,由縣政府提出來的計劃。雲林鳥會常務理事張子見則認為「雲林大湖是選舉綁樁的工具」,他更點名幕後推手是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張子見表示,雲林大湖原本規劃為中部科學園區的遊憩使用,因為欠缺經費而冷凍在縣政府,張景森幾趟雲林之行,便把它包裝成平地水庫的方式來列入新十大建設。動輒百億經費的雲林大湖,如果是一張必須兌現的選舉支票,究竟誰是付費者?誰才是受益人呢?

  

雲林大湖對水利署來說是個意外的插曲。雲林縣的水利建設,除了已經完成的集集攔河堰之外,水利署正進行湖山水庫、麥寮人工湖與烏塗淨水廠的規劃,再加上雲林大湖,這些水利建設彼此存在著競合關係。就供水的角度,水利署認為麥寮人工湖比雲林大湖的效益還要高。如果是要補注地下水,環保團體指出雲林大湖所在地是濁水溪沖積扇的扇央,以專業角度來看,沖積扇扇頂的林內鄉烏塗地區才是補注地下水的首選。

四大人工湖中,「桃園大湖」、「雲林大湖」、「台南大湖」都還沒有做環境影響評估,就已經在新十大建設中,用5年5,000億包裹表決的方式一次通過。新十大建設能為台灣未來許下美好藍圖?還是政府選舉宣傳的短線操作?

高屏大湖:經費高效益低

高屏大湖就是吉洋人工湖,它是美濃水庫的替代方案。屏東教師會李根政認為,吉洋人工湖是為了砂石利益;水利署長陳伸賢強調,水資源是主要考量,砂石只是附屬的資源。

    

李根政表示,這一帶地下水位低,高屏大湖湖深平均12公尺,等於600公頃的地下水挖出來曬太陽,在枯水期時會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影響附近使用地下水的民眾。水利署表示,高屏大湖對地下水的補注量大於抽取量,不會影響地下水位;但是,在2到5年之後,人工湖就會因為泥沙阻塞孔隙,而逐年減弱對地下水的補注功能。高屏大湖並沒有清淤的計劃,未來地下水補注情形為何?未來地表水與地下水聯合使用能維持每天34萬噸的供水量嗎?

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丁澈士老師接受屏東縣政府委託,在林邊溪的台糖土地進行萬隆人工湖的規劃,每天可補注地下水30萬噸,在適當地點抽取15萬噸使用,總經費35億元,並且還有擴充的空間,而高屏大湖總經費256億元,每天供給34萬噸的水,兩者的效益一目瞭然。

在立法院公聽會上,水利署長表示,有些計劃是上位決定,水利署負責供水;如果水利單位都是配合上級單位不斷找水,那麼台灣水資源如何談永續?

蘇花高速公路:決策過程粗糙搖擺

1990年行政院核定「改善交通全盤計劃」,預計在未來完成「環島高速公路網」,首先規劃的是「北宜高速公路」,預定在2005年底通往蘇澳;接下來就是「蘇花高速公路」,未來從台北到花蓮,預估由目前的6小時縮短為2小時。一時之間,「北宜高」與「蘇花高」儼然成為促進東部發展的代名詞。

2003年7月花蓮縣長補選,陳水扁總統開出支票,宣佈蘇花高將於年底動工,粗糙的決策過程引起地方的疑慮;在各方反彈聲浪下,行政院游院長在2003年12月底宣佈緩建蘇花高,時隔4月,卻被包裹在新十大建設中繼續推動。

不論執政者是藍是綠,從10多年前的「環島高速公路網」到現在的「第三波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等同於地方發展的神話,始終是難以動搖。最令學者與環保團體憂心的是,耗資900多億、將徹底改變東部生態的高速公路建設,竟然沒有經過政策環境影響評估,甚至開發案本身也僅通過環境影響說明書,而沒有進入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實質審查的程序。

淡大運研所教授張勝雄指出,全島路網的政策形成僅僅根基於「交通建設=地方發展」、「一日生活圈」的粗略想像上,各運輸系統的規劃缺乏整體性,甚至出現排擠的現象,例如新十大建設除了「蘇花高」之外,另規劃了「北迴線雙軌電氣化」、「增購搖擺式車廂」,將縮短台北-花蓮的鐵路時程在2小時內,屆時高速公路的效益將大為降低,卻造成國家財政的負荷。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蕭代基亦表示,包括「蘇花高」在內的新十大建設,沒有嚴謹的成本效益分析與政策環評,卻以特別法的方式一次通過5年的預算,違反預算法與環評法,更嚴重違反國家永續發展的原則。

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為可怕。蘇花高決策過程的粗糙搖擺,突顯了由上而下、政策大於專業的決策模式,從過去到現在無論誰來執政始終沒有改變。在永續發展的基礎上,如今環保團體成為唯一的在野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