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研究顯示:氣候變暖已影響中國布谷鳥的啼鳴期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觀測研究顯示:氣候變暖已影響中國布谷鳥的啼鳴期

2009年04月06日
摘錄自2009年4月3日新華網上海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家喻戶曉的布谷鳥,學名大杜鵑。布谷鳥的啼鳴,是中國古代進行播種、耕耘等田間農時活動的一個重要參照依據,民間自古有「布谷布谷、種禾割麥」的說法,《齊民要術》書中也有「布谷鳥始鳴,種大田」的記載。青海省氣候研究中心通過對諾木洪、湟源、互助、共和等4個農業氣象站的布谷鳥始、絕鳴期進行長達十多年的觀測,結果發現,不同地區的溫度、日照、降水等氣象要素對布谷鳥的啼鳴期影響各不相同,但共同影響的結果卻大抵相同,即布谷鳥的始鳴期有提前趨勢,絕鳴期有推遲趨勢,始、絕鳴期間隔的天數有延長的趨勢。「目前,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非常明顯,我們的這項觀測結果正表明布谷鳥物候期對氣候變暖作出了一定的響應。」青海省氣候研究中心副研級高工祁如英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說。

事實上,不僅是一些鳥類對眼下的全球氣候變暖作出了響應,觀測表明昆蟲的啼鳴期也同樣受到了影響。河南省氣象局通過對駐馬店、沈丘、太康3個農業氣象觀測站的蚱蟬進行長達十多年的觀測,結果也發現,在氣溫升高的氣候背景下,蚱蟬的始鳴期呈提前趨勢,3月至6月的平均氣溫對蚱蟬的始鳴期影響最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