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消費:對環境傷害較少的消費行為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小百科

綠色消費:對環境傷害較少的消費行為

2004年07月27日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王惟芬彙編;陳瑞賓審校)

百科博士

綠色消費,係指消費者選購產品時,考量到產品對生態環境的衝擊,而選擇對環境傷害較少、甚至是有利的商品,其範圍涵蓋了產品的生產、運輸、行銷、丟棄過程、回收程度,以及產品包裝內含物。一般而言,即使不確定產品本身的「綠色」性,大部份的消費者都能接受減少購買過度使用難以回收或過度包裝的產品。至於像高冷蔬菜或高山茶的種植,由於在山區中施灑農藥與砍伐樹木所造成的生態破壞和水土流失,遠大於平地的農作區,亦不符合綠色消費的理念,也漸漸為國人所注意。而像吃檳榔乍看之下只會危害個人健康的消費,但由於大量種植檳榔樹容易削弱山林水土涵養的能力,表層土壤容易流失,甚至可能引發土石流,因此也都違反了綠色消費的準則。

百科教室

綠色消費運動最主要的理念,是藉由消費者積極進行綠色消費行為,來引導、改變廠商的生產、銷售特性,而減少地球的污染負荷,也減少住家附近的垃圾問題。不過一般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製造是否符合環保原則,並不清楚,因此許多國家都以環保標章(Ecolabel)的認證制度,提供消費者選擇綠色產品的依據。

環保標章的認證制度,便於消費者選擇有利環境的產品。(圖片來源:台南縣環境保護局網站 http://www.tncep.gov.tw/recycle.asp)  在台灣,行政院環保署自1992年起亦建立並推動我國之環保標章制度,以「一片綠葉包裹著一個地球」的圖樣做為環保標章,目前委託工業技術研究院污染防治技術發展中心負責執行審核工作。另外,政府也為了鼓勵綠色消費,已於「政府採購法」中加入第96條之綠色採購條款──若所購買的產品為環保產品,可允許有10%以下之價差作為鼓勵,並逐漸擴大獎勵和鼓勵的範圍,希望能從政府帶頭做起,逐步推展成全民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