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後龍科技園區找水 苗栗天花湖水庫再重提 今首度環評補件再審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為後龍科技園區找水 苗栗天花湖水庫再重提 今首度環評補件再審

2009年05月14日
本報2009年5月1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天花湖;圖片來源:公視為供應後龍科技園區、竹科四期等工業用水缺口,經濟部水利署重提「天花湖水庫」興建計畫。此案於2003年環評審查時,因對環境衝擊過大決議應進入二階環評。13日環保署舉行二階環評第一次審查,結論請水利署針對環委、居民所提問題補充資料下次再審。

依水利署「苗栗地區用水供需」資料顯示,苗栗地區目前供水由鯉魚潭水庫、永和山水庫、明德水庫、地下水供應,總計每天提供22萬噸水。加上編定或報編中的工業區,包括後龍科技園區、竹科四期銅鑼基地等,預計到2031年用水量將成長到44萬噸。

天花湖水庫位於苗栗縣公館、頭屋兩鄉的東緣,預計完工後每天可供水26萬噸。區位在後龍溪支流沙河溪上游,是一座離槽水庫,由後龍溪建造打鹿坑攔河堰引水蓄存。

後龍科技園區未定 興建天花湖水庫是否必要

後龍科技園區引發巨大爭議,預定地多處屬特定農業區,後龍灣寶里多數農民堅決反對農地被徵收。因此在後龍科園區未確定前,是否有必要在此時審查天花湖水庫,有待商榷。

環評委員表示,苗栗地區水資源已耗盡,後龍溪、 中港溪、大安溪等3條主要河川都已開發,但到2116年天花湖水庫完工時還缺水,不知水利署如何因應苗栗地區水資源永續管理。

也有委員質疑,苗栗地區現每天需水量22萬噸,天花湖水庫完工後每天可提供26萬噸,遠高於用水量,未考量供水平衡。

預估到2011年需調撥10萬噸農業用水導致農業缺水,沿海地區蒸散量大,沒水幾乎無法耕作,應評估對農業的衝擊並提因應方案。委員表示,移撥農業用水造成休耕,政府應考慮未來可能有錢也買不到糧食的可能性。特別是農地變工廠、工廠又不保證賺錢。

淹沒區居民要求遷村、補償

頭屋鄉飛鳳村共12鄰,其中1到9鄰位於水庫淹沒區,區內總計100多戶、330多人。今飛鳳村村長邱仁浪提出12點訴求,包括政府應盡快決定天花湖水庫要不要蓋,讓村民對未來有明確規劃。如未來決定興建,應先遷村、補償後才施工,不要影響居民生活。

邱仁浪說,淹沒區內有些弱勢住戶住鐵皮屋,只有一、二分地,希望政府能多關照這些居民。私有土地徵收時應考量地價,有些徵收地外圍的一些土地,未來也無法利用,希望能一併徵收。同時希望未來施工時,能考量給當地居民工作機會。

環評委員要求水利署,應針對受影響人民應提出補償、遷村協助措施。委員表示,中國蓋三峽大壩時整個城市都搬走,天花湖水庫只是遷一個村都不到,應做成範例供其他工程參考。

水庫水質安全受考驗

天花湖水庫攔河堰上游集水區以民宿、溫泉旅遊、草莓等農特產為主要經濟來源。環委質疑未來可能農藥會汙染水源。目前永和山、明德、鯉魚潭水庫水質都介於普養到優養之間,應重視水庫水質安全。

委員指出,水庫的引水隧道通過斷層,環評書只提鑽探資料,未提因應對策。另有委員質疑前次調查至今已超過6年,應重新調查文化遺產,擬定保育類動物保護計畫。

水利署強調,開發天花湖是為了提高公共給水普及率,減少用地下水。水利署對於天花湖水庫的努力方向,包括讓下游不淹水、庫水不濁、水庫下游飛鳳溪能完整保留等等。

※ 本文同步刊載於作者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