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日】外來入侵種動物造成的農業經濟損失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多樣性日】外來入侵種動物造成的農業經濟損失

2009年05月20日
作者:吳東傑

編按:每年的5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這是為了紀念國際上制定《生物多樣性公約》而成立的節日。每逢這一天,各國都會舉行相關活動,提醒大家重視生物多樣性。

在全球化之下,人們藉由便利的交通,有意或無意帶入許多外來生物,其中有部分會為原生物種帶來嚴重的生存威脅,可稱之為外來入侵種(Invasive Alien Species)。外來入侵種已成為全世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因之一,因此聯合國祕書處特別將之訂定為今年世界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外來入侵物種所造成危害,如果改以經濟角度,列出我們每年的農經損失,相信大家一定更能感同身受。

福壽螺又名金寶螺;攝影:黃世仁

外來入侵種生物常是具有極強的適應力或入侵、攻擊能力的物種,因為在被其入侵的環境中沒有適當的天敵可以控制牠的數量,所以很容易就成為當地的優勢種,輕易的取代原生種的地位,甚至導致原生種的消滅。這些外來入侵種生物對本土生態造成的損失,對一般民眾較無切身感受,也很難估算具體的損失金額;但有不少外來生物卻已造成農業或人身的健康危害,其損失金額每年動輒上億(參見下表),就足以影響國家經濟了,因此實在不能輕忽這個問題。本文將就幾種近年來造成臺灣嚴重農作物和禽畜疾病的例子做介紹。

最讓人熟悉的外來入侵動物

在臺灣,危害農作物最出名也最讓人熟悉的就是俗稱金寶螺的福壽螺。福壽螺在1979年至1981年被引進臺灣不久後就被棄養,1982年7月便開始有福壽螺危害的紀錄。1986年,全臺灣遭福壽螺危害的面積就高達到17萬公頃,被啃食的稻米損失更超過12億元,而政府每年花在防治方面的經費多達1億多元。福壽螺危害的不只是水稻,還包括水芋、菱角、蓮花、茭白筍等水生農作物,甚至養殖池也常受其嚴重干擾,對農作物所造成之損失難以估計。

但最大的問題卻是為了防治福壽螺所使用的農藥具有強烈的毒性,造成人員健康和生態危害是難以用金錢估算的。過去農民使用「三苯醋錫」來殺福壽螺,但這種藥劑容易造成指甲脫落、皮膚潰爛、腫瘤、視力減退甚至失明等傷害,藥劑流入溪流、河川後造成自然環境的污染及水中生物的傷害,還好政府已於1999年明令禁止使用。

2004年,臺大農業經濟學研究團隊針對福壽螺做了一項估算顯示:近30年來,螺壽螺已經對臺灣農業造成新臺幣50億元的經濟損失,如果再加上政府和農民所投入的防治費用,損失金額接近新臺幣100億。

果樹植物的病蟲害

感染木瓜輪點病的木瓜葉;圖片來源:吳東傑    感染木瓜輪點病的木瓜葉;圖片來源:吳東傑

造成果樹植物病害損失重大的有:最早發現、損失也最嚴重的木瓜輪點病和近年來嚴重危害梨樹的中國梨木蝨。

木瓜是熱帶與亞熱帶地區重要的經濟作物,木瓜輪點病早在1945年在夏威夷即有發生之紀錄,臺灣則在1975年於高雄縣燕巢、大樹、阿蓮等地區發現可疑病株,到1977年已蔓延全省。木瓜輪點病害由病毒傳染,病毒由蚜蟲傳播,蔓延速度極快,果園一旦受感染,一、兩個月內將造成木瓜全數死亡,木瓜果園廢耕。木瓜輪點病使多年生的木瓜,只能以一年生作物的方式栽培,成本和人力耗費都提高,造成農民嚴重損失。

中國梨木蝨造成的病害是在2002年夏天,於臺中縣和平鄉崑崙山及新社鄉白毛臺地區的梨園首次發現。其若蟲及成蟲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梨樹嫩葉、葉柄汁液,若蟲分泌之蜜露使黴菌滋生,在黴菌的作用下,破壞表皮、葉肉細胞組織,使組織罹病,進而擴大在葉面、果實及枝條上形成病斑,引起煤煙病,影響光合作用,導致落葉,嚴重時葉片及枝幹枯死。

此病傳播速度極快,到第二年(2003年)春天,臺中縣東勢鎮亦發生嚴重危害,且相繼於梨山、佳陽、武陵等地和南投縣仁愛鄉至苗栗縣卓蘭傳出疫情,當年估計有超過4500公頃面積果園受到危害,生病果樹必須全部砍除,農民損失慘重。

由於臺灣目前只核准日本的梨穗進口,並且檢疫人員都會到日本檢疫查證,確保無病蟲害傳入臺灣。而中國梨木蝨原本只分布在長江以北,其他國家尚未發現,因此會在臺灣造成危害,必定是由大陸走私進口的梨穗而引進。

其他植物的外來病害

松材線蟲和白輪盾介殼蟲分別造成松樹和蘇鐵大量死亡,則是近年來較嚴重的植物外來病害,由於松樹和蘇鐵都是園藝造景中極受歡迎的植物,因此也造成園藝業者極大的損失。

1984年,臺北縣三芝與石門、桃園縣虎頭山一帶的黑松和琉球松急速萎凋死亡,後經專家研究證實禍首是松材線蟲。根據資料指出,松材線蟲是隨著木材由美國傳入日本,再由日本於1980年代,陸續傳入中國大陸、臺灣和韓國。

松材線蟲是松樹體內的寄生蟲,並靠著其寄主松斑天牛從一棵松樹感染到另一棵松樹。當松斑天牛到健康的松樹覓食時,松材線蟲順著松斑天牛所咬出的傷口進入健康的松樹,之後造成松樹萎凋黃化,最後死亡。當年曾導致超過5,000公頃的松林全部死亡,損失達5.7億元,嚴重影響森林生態。經過20多年直到今天,松材線蟲的危害並未消失。

臺灣原生的臺灣蘇鐵和引自中國的蘇鐵都是國人廣為栽植的景觀植物,在苗木市場也大受歡迎,因此供不應求。於是一些業者便走私苗木,但不幸因此引進外來種昆蟲──蘇鐵白輪盾介殼蟲的攻擊,造成大量植栽死亡的危機,並蔓延在全國各縣市之校園、公園、居家庭園及道路景觀植栽。

感染白輪盾介殼蟲的蘇鐵;攝影:黃世仁

2007年初甚至發現生長在臺東蘇鐵保留區中的10萬多株臺東蘇鐵,有將近90%也都感染了白輪盾介殼蟲。臺東蘇鐵是臺灣特有種植物,且蘇鐵類植物是極古老的活化石植物,保留區保留了大面積野生臺東蘇鐵,非常珍貴,然而卻遭到白輪盾介殼蟲侵襲,十分可惜。林務局雖已採用了化學防治法,但效果卻不明顯。

資料來源: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局

外來的禽畜疾病

至於外來動物所引起的動物性病害,大家較熟悉的有:豬隻口蹄疫和禽流感。

臺灣在1997年爆發了嚴重的豬隻口蹄疫,最先是在屏東縣發現,之後感染到全省十幾個縣市,有疫情傳出之縣市,豬肉從每百公斤5,000元以上立即跌至2,000元以下,2001年估計,四年中直接與間接損失超過新台幣2000億元。

口蹄疫被稱為全球畜牧產業的頭號殺手,因為他是惡性傳染病,對牛、羊、豬等偶蹄動物都可致病,病畜無治療的價值,發生口蹄疫之動物要全面撲殺,並且把屍體焚化或加生石灰深埋,場地及器具必須全面消毒。一旦有疫情傳出,畜類將被其他國家禁止進口。

禽流感則是近年來受到國際關注的禽類流行病,原因是其病毒可經由禽類傳染給人類,造成多種併發症,嚴重時可致命。1997 年香港即暴發嚴重的禽流感(由高病原性H5N1型病毒引起)流行,造成18人感染,6人死亡,以及無數家禽的死亡。2001年香港禽流感再次侵襲,造成大量雞隻死亡,2003年起世界各地陸續傳出禽流感。臺灣在2004年1月20日也發生兩起低病原性H5N2禽流感病例,約撲殺5萬4千6百隻禽鳥,在同年3月初再次爆發禽流感疫情。所幸在臺灣爆發的禽流感都是低病原性,在政府相關單位的努力下已有效控制疫情。

至於禽流感的影響,則因為所影響範圍不僅是雞隻,更容易造成人類生命的危險,所以受重視的程度則遠勝於口蹄疫。最重要的是,禽流感會隨著鳥類而傳播到其他地方,所以防範更為困難。

為了防範外來入侵種對臺灣農業和經濟造成的危害和損失,除了政府積極的防疫檢疫措施,也需要全國民眾一起關心入侵種所引發的問題,不要攜帶或走私動植物或產品入境,確保農漁牧業生產環境的安全。

【相關閱讀】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了

※本文轉載自由林務局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之《外來種防治教育專刊:動物篇》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