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寄生蟲現抗藥性敲響警鐘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瘧疾寄生蟲現抗藥性敲響警鐘

2009年06月02日
摘錄自2009年05月29日BBC中文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青蒿素(Artemisinin)是目前治療瘧疾的最有效藥物。一般情況下,服用青蒿素2至3天就可以清除人體血液內的瘧原蟲。但是在柬埔寨西部的兩個研究團隊所進行的最新檢測,卻發現需要4到5天才能根治。

BBC記者麥吉弗琳發自柬埔寨的報道中指出,目前仍不瞭解為什麼該地區成了病毒與寄生蟲產生抗藥性的溫藏,但是當地醫療體系脆弱,抗瘧疾藥物的使用也欠缺管制。

瘧疾每年造成全球約100萬人死亡。記者指出,由於此前兩代的抗瘧疾藥物都是在這個地區首先出現抗藥性情況,因此科學家們都擔心這將導致全球性的衛生大災難。

泰國瑪希敦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熱帶醫藥研究小組的負責人戴伊教授指出,過去兩次瘧疾抗藥性問題都是起源於東南亞,而這尤其對非洲造成沉重打擊。

此前兩代抗瘧疾藥物分別是Chloroquine和SP,而瘧原蟲都已經對這兩種藥物產生了抗藥性。戴伊教授擔心歷史將在青蒿素上重演,屆時將對全球防控瘧疾的工作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柬埔寨自身醫療系統脆弱,假藥情況也十分嚴重。這些假藥摻進了少量真藥以逃避檢測,但這也同時為病蟲產生抗藥性提供了條件。

全球有一半人口的健康仍然受到瘧疾威脅。醫學界呼籲有關方面採取緊急措施阻止抗藥性問題擴散,並警告如果沒能及早堵截,將造成數以百萬計人命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