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蝴蝶 以「留影」取代「捕捉」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拜訪蝴蝶 以「留影」取代「捕捉」

2009年06月11日
本報2009年6月11日台北訊,顧美芬報導

蝴蝶季教師研習(林柏昌攝)拜訪蝴蝶要有禮貌,過度干擾牠,說不定以後蝴蝶就不會再讓你看到嘍。所以賞蝶也要推行禮貌運動。這一點,台灣蝴蝶保育學會理事長林葆琛體會最深。

今年的陽明山蝴蝶季開幕活動,即將於6月13日、14日登場,地點選在二子坪停車場舉行。民眾可以趁著周休二日,在陽明山中山樓搭乘免費的賞蝶專車,到大屯山車道旁,與美麗的蝴蝶,做近距離的親密接觸。

蝴蝶雖然很美,卻不一定要收藏為己有,林葆琛特別呼籲民眾,用相機拍照留影,取代捕蝶。

度過了大半軍旅生涯,民國92年,林葆琛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報名了台灣蝴蝶保育學會舉辦的蝴蝶步道棲地維護義工,受到蝴蝶的牽引,從此一頭栽進蝴蝶生態保育的工作,開啟了人生另一階段的視野。

「以前只知道爬山看風景;現在一趟30分鐘路程的劍南蝴蝶步道,常常走了一個上午還走不完。」探索蝴蝶生態,已是見山不是山,對林葆琛來說,偌大的劍南蝴蝶步道,每天都有不一樣的發現,不同的驚喜。

生態觀察,相機也是必要的行頭。林葆琛原本就喜歡攝影,開始進行蝴蝶的生態觀察後,更是讓他的相機快門按不停,長年累積下來,拍攝的數位圖片,更是累積了幾十萬張。

一般人看到蝴蝶停駐在花朵上採蜜,通常會忍不住軀前靠近,但這樣的舉動,卻很容易驚擾到蝴蝶而飛走,遇到這種情況,總是令人沮喪。想要近距離觀察蝴蝶也有技巧,林葆琛建議,最好是從蝴蝶的背後,緩緩移動自己的身體,行動一定要慢,比較不容易驚擾到蝴蝶;而且離開時,同樣要放慢動作。他解釋,若是從蝴蝶正面靠近,蝴蝶雖然視覺不好,但仍然很容易感受到氣流移動、黑影異物的逼近,所以才容易嚇跑蝴蝶。

怎麼看得出蝴蝶是否要產卵?這學問可大了。林葆琛說,雌蝶若是要產卵,會特別尋找幼蟲的食草,這邊飛一飛,那邊飛一飛,一會兒又繞回來。至於如何判斷雌蝴蝶是不是在尋找幼蟲的食草呢?「這就要靠自己平時多充實相關知識嘍。」林葆琛說,畢竟每一種蝴蝶幼蟲的食草未必相同。

其實雌蝶產卵的行為,也有例外的情況,林葆琛說,曾經有次看過一隻雌蝶產卵在懸掛於蜘蛛網上的枯葉。不免讓人納悶,「這位蝴蝶媽媽是怎麼了?想給蜘蛛加菜嗎?」或是發現雌蝶產卵在石頭上,不知雌蝶是否被嚇到,才會有這樣的舉動。

另一項有趣的觀察,若看到兩隻蝴蝶追來追去,究竟是在追趕還是在求偶,怎麼判斷?林葆琛說,若是兩隻蝴蝶是彼此驅趕,動作比較大,比較急;但若是求偶中的蝴蝶,通常是雄蝶追逐雌蝶,行動比較優雅。「萬一雌蝶看不上眼呢?」「雌蝶當然就飛不見蹤影嘍。」林葆琛笑著說。

一般來說,一天當中,觀察蝴蝶生態最佳時機,是從早上太陽出來時,夏天是在早上7、8點,冬天則是在9點的時間。林葆琛再次提醒,觀察蝴蝶生態,希望能以「留影」取代「捕捉」。即使基於研究用途,一定要捕捉,則必須充份備妥依蝶種偏好所需的蜜源植物;放生時,也務必將蝴蝶放回原生地。此外,相機、望遠鏡、紙筆記錄工具都是必要的。同時最好穿著防曬的長袖、長褲和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