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垃圾「胃」什麼? 海洋保育小隊北海探奇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海洋垃圾「胃」什麼? 海洋保育小隊北海探奇

2009年07月14日
本報2009年7月14日台北訊,周肇萱報導

為讓民眾更認識美麗的海岸,由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主辦,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協辦13、14日於石門鄉石門國小舉辦海洋生態保育活動,共有近80名小朋友參與。年齡層從國小高年級至國中生,個個聰明伶俐,對台灣文化瞭如指掌,台灣有哪7個國家公園都難不倒,就是不相信鯨魚肚子裡會有塑膠袋!

才剛結束的海洋音樂祭,勁歌熱舞及沙灘的魅力吸引超過50萬民眾擠進貢寮沙灘,但海岸生態卻極少狂歡中被提及。不過同樣在北海岸的石門鄉,今日卻有近80名小朋友齊聚為守護海洋盡力,此外上課地點就選在看得見東海的石門國小,讓孩子學習親近海洋,極具意義。

世界少見藻礁地形 60公分需2千年

台灣因環境優勢由北至南有著截然不同的海岸風情,台北縣石門鄉擁有世界少見的藻礁地形,平均造礁60公分可能至少需要2千年時間。自石門到三芝段綿延10公里的藻礁,最古老的有上萬年之久。隔天的戶外觀察課程,小朋友將有機會實地看看這奇特的地形。

向下紮根 從小培養對於海洋的關愛

活動因為時逢暑假因此很快就額滿了,學員來自全國各地,也有兩位從國外回來的小朋友參加。年齡層自小學高年級以上至國中,大多對於台灣地理方面的知識十分瞭解,課堂上的搶答都難不倒他們,也會私底下比較去過多少地方玩,但卻普遍對於實際周遭生活不太關心,也欠缺感動,於是課程重視理論及實務,目的就是希望讓小朋友感受到自然與生活息息相關。

協辦單位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祕書長郭兆偉,不但是海龜達人,也曾多次徒步走過全島海岸線,談到自己從小對於海的認識僅只於沙灘及游泳,長大後深入了解才明白海洋保育的迫切性。同樣的在場的小朋友幾乎人人都會游泳,也去過許多不同的海灘遊玩,但看到海洋生物卻不是很「了」,郭兆偉期待經驗可以傳承,讓下一代提早了解海洋保育的重要。

於是在郭兆偉的課程中,只見他準備一個「神秘箱」裡面放滿許多海洋生物可能吃到的東西,稱之為「海豚的胃」,到底裝著甚麼,有人說,「硬」、有人說「滑」,光用摸可摸不出來,不過等到小朋友看到拿出塑膠袋時都不可置信,不相信海豚會吃到塑膠袋。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伍允豪,在課堂中帶領孩子認識北海岸的地質,利用多媒體系統展示全球火山爆發的頻率及地點,每一次爆發就發出一聲清脆的鼓聲,時間軸拉快就出現像爆米花般的鼓聲,夾雜著小朋友大喊「好多喔」的聲音。伍允豪說明,火山爆發看似與生活無關,但事實上過去的大屯山爆發熔岩順著山勢入海形成富貴角與麟山鼻,而兩地之間就是北海岸的藻礁生長之地。

主辦單位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徐韶良秘書表示,台灣四面環海,但大多的國家公園都以山林保育為主,2007年甫成立國內第一座海洋國家公園,即是希望能國人增進對海洋的認識及關懷。此次針對學童主辦的海洋保育活動,希望能將海洋教育向下紮根。

此次活動延續上周(6日、7日)台南七股的系列活動,從西海岸的潟湖來到北海岸的藻礁地形,風貌全然不同、當地產業也因此不同,明日行程即將走出戶外,實地看看藻礁、風稜石及石滬等當地特殊地形。執行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任孫秀如指出,從台南的潟湖,走到台北的藻礁,接下來將走到台東的富岡及高雄前鎮漁港,台灣海岸線擁有的多樣性,所帶來的生態及文化都不同。而目前台東富岡的活動仍有名額,想要報名參與請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網站:http://sea.e-info.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