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為己所愛犧牲多少。一條生命夠不夠?
由德國導演Werner Herzog拍攝的紀錄片灰熊人(Grizzly Man)探討了人該如何與大自然相處的課題,影片主角是充滿爭議的灰熊保育者Timothy Treadwell。
Timothy Treadwell的人生充滿「傳奇」色彩。他曾患有酒癮,曾沈迷於毒品無法自拔;他是一名失敗的三流演員,始終只有小角色能擔當。然而於33歲這年,他卻突然像著魔似的投身灰熊保護運動。連續12年的夏天,Timothy造訪位於阿拉斯加的Katmai National Park,以攝影機紀錄著灰熊的生活,替每一隻灰熊取名字,並以不可思議的近距離觀察牠們、撫摸他們,與牠們一同生活。
Timothy的舉動不但引來國家公園的高度關切,也在學界與社會引起了諸多討論。雖然他宣稱自己的主要目的在保護灰熊不受侵略者迫害,但殊不知這類行為卻是另一種侵略者的表徵──他完全侵犯了灰熊的棲息範圍。也有人諷刺因為未完的明星夢,Timothy只好靠著特立獨行的手段走紅。但支持者也不在少數,畢竟能連續十幾年花上好幾個月的時間生活在幾乎沒有文明的荒郊野外,似乎不能以單純的譁眾取寵來總結他的行事動機,背後一定有更深的理念支持著。
不論愛他或恨他,Timothy靠著灰熊保育者這個稱號在全國打響了知名度。他現身Discovery頻道,上了只有名人才夠格登台的David Letterman脫口秀,成立Grizzly People這個組織,甚至巡迴全美校園推廣灰熊保育。正當Timothy表面上似與灰熊打成一片,成為牠們認可的一份子時,卻無法察覺自己的行為早已越界。
他跨越了一條看不見的線,那是人類與野獸的終極分野。由於人類社會中遭遇的挫敗,他因此轉至動物世界尋求依賴與認同。他將動物擬人化(anthropomorphize),這也許是許多貓狗的飼主時常在做的事;但不幸的是Timothy選擇的不是溫馴的寵物,而是充滿野性的灰熊。
終於在2003年10月,Timothy被自己窮極下半生奉獻一切的灰熊反噬。他被灰熊活活咬死,女友也一同遇難。
導演Werner Herzog取得了Timothy生前於國家公園內拍攝的超過100小時的影像,加上相關人等的訪談與抽絲剝繭的調查,透過一百分鐘的紀錄片逐漸揭露了Timothy不為人知或已為人知的一面。他是一名精力旺盛、熱情洋溢的生態保育者,卻也是驕傲自大、聽不進他人意見的獨裁者。影片最終一段長達五分多鐘的激昂獨白,Timothy在鏡頭前幾乎罵盡了所有曾批評他的人士。用字遣辭之大膽粗鄙、態度之狂妄囂張,讓觀眾皆坐立難安。
依導演的說法,Grizzly Man的重點不在於野外生活的探討,而是對於人類處境的關照;透過電影我們能看見埋藏在幽暗深處的孤寂靈魂。這部電影也提醒我們在任何一種關係結構裡,兩造雙方皆不宜越界,否則時常帶來不堪設想的結果。
Grizzly Man是2005年僅次於Murderball我看過最好的紀錄片。它不是舒服的觀影經驗;晃動劇烈的野外影像使人頭暈,悲慘的結局讓人不安。然而深刻的紀錄片通常包含著令人不舒服的片段,挑戰著觀影者的能耐,Grizzly Man正屬其中之一。
對我來說,光是Timothy拍攝的許多珍貴影像就讓這部電影值回票價。尤其一段兩隻公熊打鬥的場景,畫面之絕美震撼如史詩般驚人壯闊。套句外國人愛用的行話,那場面同時詮釋了Breathtaking、Eyepopping與Jawdropping這三個形容詞。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音速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