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高危險區 應休養生息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學者:高危險區 應休養生息

2009年08月24日
摘錄自2009年8月24日自由時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颱風莫拉克造成嚴重災情,再度凸顯國土復育迫切性,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痛批,政府十多年來每次災後討論「國土復育」,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有真正痛定思痛;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李鴻源則疾呼,這次風災造成南部地貌重大改變,救災之後,應進行勘災、地質調查,劃出高度、中度的危險地區,並考慮讓高度危險地區休養生息,中度危險地區採取低密度的使用(如停車場、公園)。

台灣環保聯盟總會長王俊秀認為,台灣是個脆弱的島嶼,為政者進行國土規畫時,必須「像島一樣思考」,不要照搬美國或歐洲經驗。台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汪靜明強調,政府在災後必須進行長期國土監測,就地質水文全盤檢驗,才能了解特性再對症下藥,進一步做整體規劃與因應。

治水方面,長期關注水患的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丁澈士舉例說,林邊地區從三十八年前至今,地層下陷達3.76公尺,修繕固有堤防是治水下策,分洪或減洪是中策,現在應思考蓄洪與調洪,才是上策。丁澈士建議,若要解決林邊與佳冬淹水狀況,應在上游設置溝槽或人工湖泊蓄水,避免洪水對中下游土地造成災害,諸如台糖閒置用地、農委會的平地造林,估計可有兩千多公頃腹地供蓄洪水,如此估計林邊地區的蓄水調洪空間可達10億立方公尺,將有效減少8成以上洪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