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9月16日
摘錄自2009年9月16日新華網北京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山坡上的耕地種草種樹不種莊稼了,反倒掙錢更多了,這是中國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巉口鎮趙家鋪村農民曹忠沒有想到的。這主要得益於中國政府近年來實行「退耕還林」政策。甘肅省位於中國西北地方的中心地帶,是1999年率先在中國開展退耕還林工程試點的三個省份之一,也是中國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的重點省份。
曹忠所在的定西市屬於黃土高原溝壑區,「十年九旱」,環境惡劣。在實施退耕還林之前,曹忠家附近的山多是光禿禿的黃土山,家中的30多畝耕地,多半是在山上開墾的陡坡地,正常收成也只有百來斤的糧食產量,遇旱年種籽都難收回。
「我家退耕還林共16畝,政府每年補貼2560元,旱澇保收;退出來的地種樹和苜蓿草,用苜蓿草養牛羊,一年也能收入1000多元。」
在中國西北地方,和曹忠一樣,從退耕還林還草工程中獲益的農民還有許許多多。來自甘肅省林業廳調查資料顯示,截至2008年,僅在甘肅就有166萬退耕農戶戶均累計享受國家政策補助6200元;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後,甘肅外出務工人數逐年增加,如今外出務工人數是退耕前的14倍。
中國西北許多地區原本自然條件較為惡劣,加上人口和耕地的不斷增加,大大超越了生態承載能力,導致許多地方河流斷流,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生態持續惡化。最近20多年來,中國政府對中國西北地方生態展開了大規模治理,退耕還林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生態治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