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爆海洋派對 志工:珊瑚總體檢明年還要來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驚爆海洋派對 志工:珊瑚總體檢明年還要來

2009年11月02日
本報2009年11月2日台北訊,陳品潔報導

2009珊瑚礁總體檢歷經5個月終於有了具體成果,昨(1)日全台各地的志工、科學指導員與一般民眾在台北Youth Hub,分享東北角、綠島、澎湖東嶼坪、台東杉原、小琉球、蘭嶼6處監測點體檢成果,以及志工投入的回憶和感動。現場也發表拷秋勤樂團所製作的年度MV,用搖滾精神表達對台灣海洋的疼惜與憂慮,場面溫馨。

協助科學指導的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說,國際珊瑚總體體在國外已經進行十多年了,台灣從1997年開始體檢以來,這一次行動首次由NGO團體主辦,總算跟國際上由民間發起參與的模式接軌。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郭兆偉表示,如果沒有志工協助完成,就沒有今天的成果。

基於關懷台灣海洋的共同連結,不同梯次的志工雖初次見面但卻十分熱絡,許多老資歷的潛水家也提出長期觀察經驗供保育參考。

志工參與達三梯次的潛水教練符德榮認為,為如果調查出來的結果都是不好的,潛水志工很容易受到當地人反彈。下結論前也要多方面地考量當地環境的種種生態人文條件、多採樣,小心進行判斷。此外,這樣的工作最好能夠和在地居民合作,發展在地保育機制。其它潛水志工也建議最好能夠找當地人參與行動,比較可以建立長期海洋監測機制,並且希望主辦單位能將重要珊瑚聚集地-墾丁納入行動調查範圍。

對此,主辦之一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表示,墾丁地區的珊瑚礁體檢由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長期執行,行動規劃也就不重複調查;而與在地居民的合作則是從澎湖東嶼坪及台東杉原開始,兩地的珊瑚體檢結合工作假期,將志工導入在地社區,與社區一起建立海洋的負責任旅遊模範。

參加澎湖東嶼坪、蘭嶼兩梯次珊瑚礁體檢的廖孟輔和陳玄州,平日潛水一定會撿海底垃圾,經年累月的經驗發現,海底垃圾大多是漁民與附近居民的廢棄物,像是拖網、釣具、衣物、垃圾與啤酒罐等,而參加珊瑚礁總體檢之前,不知道自己的作法是否對海洋真有幫助,所以藉由參加珊瑚礁體檢來了解更多海洋保育的不同層面。

廖孟輔表示,澎湖梯次的志工們好像是台灣碩果僅存的「好人集中營」,從彼此交流中學習很多,在其中認識的一位「好人」,爬高山時發現山友亂丟垃圾,不但會斥責對方要他把垃圾帶下山。廖孟輔說,這位志工令他非常印象深刻,台灣需要有更多像那位志工一樣,具有「阻擋與糾正不當行為」的能力。

海洋研究界的國寶級人物、溪流環境協會理事長張崑雄全程參與,並頒與志工感謝狀。他一方面感動於有這麼多人用行動關心海洋;一方面也感慨,許多潛水員仍是珊瑚礁的破壞者。他勉勵主辦單位,「將珊瑚總體檢的觀念與教材,結合潛水商家與教練落實在潛水課程基礎訓練,可以減少對於珊瑚的破壞。」

郭兆偉也表示,這樣機制在國外行之有年,潛水店發揮在地海洋保育的角色,培訓志工進行自發性的調查。華亞科技潛水社社長邱北夫也計畫將珊瑚總體檢融入社團的潛水課程中,從基礎提升潛水同好的海洋保育的觀念。

與會人員一致的共識便是:「這麼有意義的活動一定要繼續舉辦」,因此,主辦單位也邀請志工認養明年的調查點,讓力量確實落實在民間,呼籲之下,許多調查點下方都掛上了自願者的名字,為了就是真的改變台灣珊瑚礁現況,而不是只做熱心的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