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跟政府討個答案
農村武裝青年主唱兼吉他手阿達到哪都穿著一雙夾腳拖,道地的庄腳漢打扮,打鼓的阿展氣質沉穩安靜,加上小提琴兼二胡的小魏,開演前,他們一定提早抵達,到處閒聊。一上臺,阿達打赤腳,開始唱歌,鼓點慢快配合著情緒,小提琴聲揚起把情緒帶到最激昂。
他們唱著〈濁水溪出代誌〉、〈夢見白鷺鷥〉,把中台灣環保團體上街頭聲嘶力竭,抗議中科的抗爭訴求,用最簡單卻也最溫柔歌聲,吸引聽眾注意,原本流動的人潮瞬間駐足傾聽。記得在鐵馬影展鹿港場,好幾位歐吉桑跑前來問,「這少年ㄟ是什麼團體?唱歌真好聽。」他們買專輯也不忘殺價。
農村武裝青年在芳苑普天宮前開唱,右起是阿展,阿達和小魏。近期是農家村莊,不遠處是彰濱海岸,很美的一塊溼地。攝影:Summer
原本賣樂器的阿達,受到以白米炸彈抗議WTO的楊儒門感動,找來念東海社研所博班的阿展,與拉二胡的小魏,2007年底組團。他們帶著簡單樂器,全省聲援社運場合,三鶯部落反拆遷、反蘇花高、反樂生拆遷、台灣農業等議題。他們在運動抗爭現場,罵警察,嗆官僚,飽漲的憤怒情緒,轉化為2009年1月推出的第一張專輯《幹!政府》。這張專輯,甚至在封面綁上黃布條,阿達形容,「就像楊儒門做的白米偽炸彈一樣,丟向不公不義的政府和財團。」
農村武裝青年十足憤青的姿態,在最近推出的第二張《還我土地》,有了微妙的轉變。這也正標誌他們在音樂與社運道路上,前進的足跡和思考的心得。
打開《還我土地》專輯,裡頭是厚厚一本歌詞本事,八首歌詞之外,阿達從2009年8月到花東、彰化二林、苗栗灣寶社區等地方,進行農村訪調和專訪彰化環保聯盟、廖本全老師的心得,長達一萬字,是阿達沿路的觀察和思考。
轉入音樂創作,負責寫詞作曲的阿達,不再像首張創作緊貼議題創作,也不再憤怒吶喊,他以飽滿而溫暖的音樂,清晰的帶出他觀察到的社會現象,留給聽眾呼吸、感受和思考的空間。
農村武裝青年在芳苑普天宮前開唱,右起:阿展,阿達和小魏。攝影:Summer
創作轉為內斂的批判,跟阿達對運動的思考轉變有關。阿達說,他和楊儒門已成好朋友,不時聊天,也彼此相互影響,楊儒門近年經營248農學市集,從日常的實踐,去解決農產品產銷問題,倆人體認到運動應該回歸到生活,不應自詡知識份子,得完全腳踏土地,是以生活態度,談問題,推動社會前進。而他用音樂搞運動,也得學習更貼近農民、社會大眾的語言來唱歌。
今年3月的美濃演唱之旅,也讓阿達有新啟發,他們跟美濃農村田野學會理事長溫仲良喝酒談話,感動於溫仲良入世的運動實踐,讓他們製作這張專輯之前,決定到台灣各地農村作訪調,以「聆聽土地上最真實的聲音」。於是,他們在8月起為籌備專輯,開始全省農村訪調之旅。
阿達在後記寫道,這些訪談對他的影響相當大,很多問題都一直在腦海打轉,「這張專輯對我來說,只是一個起點,甚至是一個大問號。」同時,阿達說:「交出這張專輯,就等於是交出一份對村和土地的考察報告,我們交出了報告,就要等著政府給一個答案。」專輯封底就設計一個公文文件袋封口的拼貼圖案,設計者Adies解釋是,這像是農民要給政府的陳情信,希望討回自己的權利。
「每首歌,都不再是虛擬的世界和意境,透過訪調,每句詞都來自我深刻的感受,是所見所思,不再是一種無病呻吟。」阿達說。
《還我土地》專輯擁有八首歌曲外,實際上沒出現在歌本上的第九首「歌」。這首歌,其實不是歌,是廖本全在10月13日中科四期二林基地環評大會,以八分鐘發言演講,質疑政府、環評政策與中科四期開發案,阿達每每聽到這段錄音,都感動的哭了,「聽了那麼多首歌,總是要了解一下事情,不能老是聽歌吧。」
阿達帶著豁出去的意味,硬是把這段錄音放上去。他說,「畢竟我們是創作者,歌迷也要尊重一下我們,唱了那麼多溫暖的歌,也得來個批判的聲音。」
此外,沒有任何歌詞的〈農民起義〉也很特別。阿達用北管音樂為背景,混夾著灣寶農民抗議後龍科技園區、福興蚵農抗議中科四期二林基地、廖本全演講的聲音。設計歌詞本的Adies,在這歌詞本留下一頁空白,偷偷畫上一顆紅星星。阿達解釋,「紅星是起義標誌,留白代表每個人都可以寫下自己的起義故事。」
農村武裝青年第二張專輯出版,已排定密密麻麻演唱宣傳行程,阿達說,想到就感覺很累,但抱怨歸抱怨,一轉身,談到他們正在規劃幫美濃農會推廣白玉蘿蔔行銷案的新點子,談到他想要結合彈唱和影像的新構想,眼光發光,充滿興致,阿達甚至想報考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碩士班。這張專輯是他們思考農村問題、思考土地問題的起點。
《還我土地》專輯哪裡買?
售價:300元 (免運費)
請到ATM轉帳或匯款
郵局代碼700
帳號:0081038 0384877
戶名:江育達
請註明以下資訊
- 購買張數:
- 姓名:
- 電話:
- 收件地址:
- 匯款帳號後五碼:
請將以上資料填妥後寄至 thupeacecoffee@gmail.com
收到e-mail並確認匯款資訊後,農村武裝青年三人組將兼任工友,會儘快寄出CD。
相關連結如下:
※ 本文轉載自苦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