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行溪流的鐵甲武士-淡水蟹 (二) | 環境資訊中心

橫行溪流的鐵甲武士-淡水蟹 (二)

2003年07月16日
作者:施習德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終身守護著家園

蔡氏澤蟹(Geothelphusa tsayae)的體色在淡水蟹中稍具姿色「石蟹」、「溪蟹」、「川蟹」、「潭蟹」.....,由字面上來看,指的是生活在淡水中的螃蟹,這些都是中國古書中對淡水蟹的稱呼,如今這些古名都已賦予現今的屬名或科名,讓文化得以適當的傳承下去。其英文則通稱淡水蟹(freshwater crabs),或是河蟹、溪蟹(river crabs)。淡水蟹,顧名思義為棲息在淡水流域中的蟹類,但目前學者多採用狹義的定義,即生活史均在淡水域裡面度過的蟹類,缺乏幼體的海洋浮游期,因此溪流中出現的毛蟹(日本絨螯蟹Eriocheir japonicus)和扁蟹(字紋弓蟹Varuna litterata),由於具有洄游的浮游幼體期,因此通常不被認為是淡水蟹的成員。

淡水蟹由於缺乏海洋蟹類般的浮游期,因此分布多侷限於該系流域,山高坡陡的台灣,得天獨厚擁有400多條獨流入海的河川,加上地形複雜多變,在長久的地理隔離之下,造就出許多台灣特有種的淡水蟹類。目前台灣已經累積發表有34種的淡水蟹,除了澤蟹屬(Geothelphusa spp.)的31個成員之外,還有其他不同屬的3種都是台灣淡水蟹的家族,分布於平地至海拔2,000公尺的山區溪澗,且都是台灣的特有種,淡水蟹相十分的豐富。

清溪蟹屬的分布侷限於台灣和琉球,在台灣僅一種,即拉氏清溪蟹(Cadidiopotamon rathbunae),台灣名「赤蟹」(chia-hei-a),多棲息在山澗溪流的石下,由河口至海拔2,000公尺都有分布,是台灣分布最廣的淡水蟹,體型大且具攻擊性,適應力極強。它是第一個發表的台灣特有種淡水蟹,在1908年由梭德(M. H. Sauter)於南投日月潭採集到的標本,再由德曼(J. G. de Man)在1914年發表為新種。

澤蟹屬共有40多種,僅分布於台灣、琉球、日本南部九州,因此擁有31種澤蟹的台灣,具有很高的多樣性。一般認為淡水蟹是由河口潮間帶的方蟹、沙蟹、扇蟹的親戚演化來的,另外也有一些證據顯示某些淡水蟹是直接經由潮間帶的種類演化而成,並不經過河口區域,但目前對淡水蟹的演化途徑尚未有確切的定論。

本文轉載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出版之「消失中的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