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永續政策接受嚴格檢視 砲聲隆隆中蹣跚前行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國家永續政策接受嚴格檢視 砲聲隆隆中蹣跚前行

2006年03月20日
本報訊(李育琴報導)

2006國家永續發展會議北區會議於台大社科院國際會議廳舉辦為了提擬今年4月21、22日首度召開的「國家永續發展會議」討論題綱和議題的解決對策,環保署於3月14、17、21、24日,分別於台中靜宜大學、台北台大法學院、高雄醫學大學及花蓮東華大學先行召開分區座談會,邀集政府機關代表、專家學者及環保團體代表進行座談,提供建言。

3月17日在台大法學院國際會議廳聚集超過200位各界代表,針對8大議題進行馬拉松的討論、報告與建議。

環保署邀請包括農委會林務局、交通部國工局、內政部營建署、衛生署、教育部、經濟部工業局、水利署、經建會等相關部門,為政府近年針對國家永續所做的成果進行簡報。在精美powerpoint簡報檔的報告下,台灣的永續成效顯著,未來的公部門計畫莫不走向經濟環保雙贏的永續作法,「國家永續」成為一項眾人齊心的目標。

在政府單位的報告中,環保署積極建立國際環保形象、林務局對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的努力宣示、衛生署為全民提供環境污染造成的保健服務、教育部在擴大全民參與的永續教育上有積極作為;此外,內政部更推動人口永續政策,提升生活品質、交通部國工局努力建設國道永續運輸工程……,凡此種種,足見政府部門在國家永續上做了十足的功課,成果豐碩。

然而在環保人士眼中,政府的永續政策漏洞百出。

台灣生態學會理事廖本全即批評農委會的「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口號化,未落實於本土,在棲地破壞的急迫性問題上,仍未見具體的政策和行動。此外,農委會一方面執行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但國工局的國道建設仍在規劃南部和東部高速公路,政府各部門間的政策不一致,造成國家綠色資本消失,國土規劃未有全面性的思考是一大問題。

產業結構所造成的環境破壞在討論會場最受批評,立委王塗發指出,造成環境品質不斷惡化的主因在於台灣工業化的過程中,偏重於石化、鋼鐵、水泥、造紙等高耗能源、高污染的重化工業發展。2005年,工業占全國能源消耗量的50.1%,而二氧化碳的排放更占全國53%以上,然而這些能源密集產業所創造的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還不到全國的6%。

目前雲林八輕煉鋼廠和台塑大煉鋼廠的計畫,預計將占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20%的比重,「政府推動二氧化碳全民減量行動,即使全民都不要呼吸,又能夠減多少?」王塗發的一席發言,讓會場來賓對政府部門的決策失當,更顯不滿。

永續發展會議目的為求國家經濟與環境的永續發展,在這個多數為環保人士的場合,政府對經濟發展與工程建設開發的態度和作法向來受到批評,但是仍有不同的聲音提出:光為了環境保育而忽略國家經濟產業,並非真正的永續發展。為了經濟發展,只要有建設,就會對環境有所破壞,但究竟是否應全面停止開發,或在那種程度上可以適度進行開發,是部分人士提出的疑問。

而政府在環境的全面調查和環境資訊的公開上,未能有詳盡基本的評鑑資料和整合各部門與資訊的平台,則是眾人共同的擔憂。環境資源部的催生,是環保人士共同的期望,此外,重大工程環境評估的民眾參與度不足,也正是政府在提供環境相關資訊和永續教育普及化的一大缺失。對照環保團體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政府各部門在討論會場上的政績報告完全經不起檢驗批評。

政府今年首次舉辦「國家永續發展會議」,此次會前分區討論會收集的建言和議題,是否能在4月21、22日召開的正式會議中,形成具體討論案,並且達成決議,最終落實執行,將是環保人士關注的焦點。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