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氣候會談側寫】能源無中生有 「糞」發向上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人文

【哥本哈根氣候會談側寫】能源無中生有 「糞」發向上

Energy out of Nothing 能源之旅側記

2009年12月20日
作者:鐘賢玉(哥本哈根台灣青年團、政大外交三)

image00112月15日,哥本哈根氣候談判主辦單位舉辦了一場COP15能源之旅,主題是 Energy out of Nothing 。在攝氏零度的寒風細雨中,我們下午三點鐘在Bella Center會議中心的公車停車場集合,前往郊外的「沼氣收集場」(Biogas Plant)。丹麥農糧會議代表Bruno先生,在一小時多的車程中負責講解丹麥沼氣利用與未來發展。

利用廚餘、牲畜的排泄物提取沼氣雖不能稱為「創新」技術,但丹麥政府卻很用心地實踐這個概念,並與當地農場合作,在幾年間建立出一座座大型沼氣收集場,能源轉換效率高達90%。

根據Bruno先生提供的官方資料,丹麥目前有22座大型集中式的沼氣收集場以及60座農場規模的沼氣收集場。沼氣收集方式是企業收集剩菜剩飯,同時向農民借用牲畜排泄物(manure)約40天。在這四十天裡所收集到的沼氣就是再生能源,之後這些排泄物與廚餘就可以再歸還給殷勤的農民們。

image003這種資源利用方式,不僅是廚餘、牲畜糞便可更進一步利用,還可以大量減少溫室氣體甲烷(methane)排放。對農民而言,他們不再會因為牲畜排泄物問題與鄰居引發爭端,在存放過程中還可以提升肥料品質,並感受到糞土成黃金的榮耀感,為環保盡一份心力。再者,丹麥豬隻總量是丹麥人口的四倍,若能有效收集全丹麥的豬隻糞便,就能直接減少碳排放。官方期待生質能源有進一步的發展,在未來占總能源使用量的5%。

台灣也在發展沼氣利用。今年9月,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研發成功的沼氣生物脫硫技術系統,將豬隻排泄物轉換成生質能源,可產生沼氣以供發電,直接降低養豬業成本,並有效減少畜牧場廢水排放量,還能夠產生農業肥料,吸引養豬業者與工業界高度興趣(中時電子報2009年9月5日報導)。但相較於丹麥,台灣缺少的不是技術,而是合作誘因。我們若要體現糞土也能變成黃金,則須加強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台灣碳排放量。更重要的是,促成農民、政府及企業三方的合夥關係,奠定長遠的合作。唯有過堅實的技術、長久的信賴,合作機制才能永續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