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受傷垂死的熊鷹,在深山裡苦苦掙扎度過5天的時間,被巡山員發現之後帶回台北市立動物園救治。接近一年半時間,經過八個單位接力分工,完成救治及訓練,這隻原本只有1.6公斤的幼鷹,已長為成禽,昨(25)日回歸山林,找回屬於熊鷹的生活!
這隻名叫「烏來」的熊鷹(赫氏角鷹 Spizaetus nipalensis Hodgson),屬一級瀕臨滅絕保育類動物。2008年9月在烏來山區由林務局巡山員發現遭十字弓射中胸口傷重倒地,在林務局協調下,經台北市立動物園獸醫師用心治療,並先後送至北縣石碇鄉小格頭、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訓練捕食、飛行以及謀生能力,經評估已能回歸野地生活。
熊鷹是台灣猛禽類中體型最大者,體長約為72-80公分。主要分布在台灣主要南部與東部中高海拔原始闊葉林或針闊混合林內,北部較少見。而台北縣廣興一帶,賞鷹者曾看過熊鷹,意味著生態系好轉,適合熊鷹生存。師範大學教授王穎表示這在人口密集的台北市近郊尤其難得。他分析可能是因民眾對動物福利關懷以及政府推廣生態旅遊、積極推動保育工作,週邊又有國家公園,再加上環保意識抬頭,民眾知道要農藥減量,因此帶動水、空氣、植物整體改善,棲地逐漸恢復完整。
由於熊鷹目前在台灣成熟個體數量估計不超過50對,因此為了解熊鷹族群在北部地區的消長情形,由王穎團隊在烏來身上裝置衛星導航GPS發報器,未來將由台北市野鳥學會進行監測,累積熊鷹的生態行為、活動領域資料,藉此了解熊鷹生態,做為保育、復育與教育之參考。
王穎也說,最好是熊鷹能自然繁殖,存活下來、留下來,讓北部也逐漸擁有熊鷹棲地,這是最好的保育之道。
發現熊鷹烏來的巡山員吳志明表示,在山林中,較常遇到受傷的野生動物,包括大冠鷲、獼猴、翎角梟等,通常都是被獵槍、十字弓與捕獸夾所傷,這些都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
此次熊鷹「烏來」的救治由台北縣政府統籌主導,縣長周錫瑋親臨野放現場致詞時表示,台北縣鷹越來越多,廣興一帶更是知名的賞鷹景點,顯示生物鏈越來越健全。他指出熊鷹因羽毛值錢,常遭獵殺,呼籲不要傷害野生動物,要多愛惜這類瀕臨絕種的動物。
林務局長顏仁德表示,此次受傷熊鷹的救治,是一次成功的合作模式,特別此次工作由地方政府統籌辦理,因此地方政府的決心與態度十分重要。此次,從中央到地方政府,結合學術單位與民間團體,從救治到訓練、野放,包含不同的專業,能夠齊力完成,可說一項典範。
目前全台灣有7個收容中心,小格頭「野鳥中途之家」是與台北縣政府合作,至今已成功野放600多隻鳥禽。而棲地破壞、非法獵捕是造成包括熊鷹在內的野生動物滅絕的主因,「愛護野生動物人人有責」,顏仁德指出,保育工作最好從源頭管理,杜絕非法傷害野生動物,呼籲民眾「不殺、不買、不破壞」,以確保野生動物生存權。
打擊不法獵捕或撿拾受傷野生動物,可打林務局檢舉電話0800057930(林務局救山林)。
昨日在石碇鄉小格頭的野放,由台北縣長周錫瑋象徵性地打開籠門,然而因氣候寒冷,烏來似乎尚未適應寒冷的天候,未飛出龍子。小格頭保育員表示,可能還需一兩天時間,烏來適應氣候之後,便會飛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