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的只有斷層嗎?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盲」的只有斷層嗎?

2010年03月08日
莫拉克獨立新聞網2010年3月5日,記者鐘聖雄報導

台灣在4日發生芮氏規模 6.4 地震,震央在高雄甲仙地震站東偏南方 17.0 公里,震央深度僅5公里。經濟部地質調查所指出,此次地震可能是由一條過去從未發現的「盲斷層」所引起。對此,有學者強調,台灣政府應從此次地震學到教訓,日後應加強「國土基本資料調查」工作。也有學者直言,「盲斷層」的出現,證明政府在從事大型公共工程(如越域引水)之前,根本就沒有對地質進行徹底調查,未來該地不適合再進行大規模工程。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表示,4日的地震雖然離八八風災災區有一段距離,但從各媒體捕捉到的土石鬆動畫面來看,旗山溪、荖農溪沿岸的地層應已受地震影響,變得更加鬆動,未來如果再下大雨,土石很容易被大水沖刷而下,附近民眾應多加注意安全。

高雄市綠色協會總幹事魯台營進一步指出,政府在高雄縣進行越域引水工程之前,宣稱有對該地的地質進行過通盤瞭解,但地質調查所卻在地震之後,才發現「盲斷層」的存在,就證明政府在進行該工程之前,還是對該地地質缺乏通盤掌握,也不瞭解該地地質。魯台營也強調,日前傳出政府已開始評估要讓越域引水工程復工,但地震過後,政府當務之急應是調查工程範圍內的地層,以及施工隧道中,有沒有新一波坍塌,而不是草率地只做水泥固化工程就了事。

此外,魯台營也呼籲,此次地震過後,政府不應只將重點放在山區原住民的居住安全之上,對於高樹、大樹、六龜、旗山、美濃等山區、平原交界處的閩、客族群居住安全,也應付出相對的重視。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也發表了與魯台營相似的看法。他認為,事到如今政府才宣稱地震是由「盲斷層」所引起,就證明台灣是在舉國上下都不瞭解台灣地質的狀況下,就貿然進行大規模工程開挖。「台灣很多地質資料,都還在引用日據時代資料」,方儉說,「進行通盤的國土基本資料調查,已是刻不容緩」。

莫拉克風災不僅重創台灣山區,同樣也重創了國家耗費幾十億預算興建的越域引水工程。如今甲仙發生盲斷層引發地震規模6.6地震,再次造成土石鬆動與山崩事故,方儉強調:「這就證明,我們不只要考慮工程對環境會不會造成傷害,也要考量環境會不會對工程造成災害!當地地質既然如此複雜、脆弱,還要在這邊做工程嗎?越域引水還要復工嗎?」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員謝孟龍則認為,不可能所有工程都等到資料詳盡了才開始開發,所以沒有必要因為「盲斷層」的出現,才回頭批評越域引水工程。然而,謝孟龍也強調,台灣政府應從地震中學到教訓,不能只是任由災害發生,卻沒有學習到任何事情。

謝孟龍表示:「其實就算不談地質、斷層,光從經濟效益分析,荖農溪一帶本來就是土石堆積、沖刷地帶,政府在這邊蓋工程,本來就抽不到水。現在盲斷層的出現對越域引水工程來說,等於是雪上加霜,因為開發的風險更多了,政府應該看清楚開發的風險何在。」

日前政府為了釐清莫拉克災後的「小林村致災原因調查」,曾委託學者在當地進行地質調查;然而,在該調查的結案報告書中,卻也沒有發現「盲斷層」的存在。對此,該調查報告共同主持人李咸亨教授則解釋,4日的甲仙地震,震央離風災受創區域還有十幾公里,自然不會被列入調查範圍,絕非調查團隊輕率瀆職。

李咸亨說,他自己並非地質專家,報告書中的地質數據,也是引用台大土木系教授林銘郎,以及應用地質技師工會全國聯合會前理事長陳國華的共同調查發現,僅針對風災坍塌地區進行調查,未涵蓋此次地震地區。然而,李咸亨也呼籲,政府應該編列預算進行「國土基本資料調查」,日後有災害發生,就可以直接調資料,而不是都要等到災害發生才開始調查。

※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獨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