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源頭,所有的生命都來自於海洋。大自然因為海洋而豐富與多樣,更是美麗而奧妙,而人類文明因為海洋而璀燦。海洋是供養人類蛋白質主要的來源,海洋中巨大複雜的食物鏈從淺海的珊瑚礁到陽光到不了的深海,串起支持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基石。全世界將近5億的人口居住在離淺海珊瑚礁生態系不到100公里範圍內的地區,直接受益於珊瑚礁形成的生態系。在太平洋島國將近90%的蛋白質來源都來自海洋。
在沒有人類干擾的海洋食物鏈中,大型的魚類如鯊魚、鮪魚和哺乳類動物如鯨豚等,扮演調控整個食物鏈掠食者的角色,但是這些大型掠食者的特徵是晚成熟、生殖個數少、族群數量小和回添補充速度慢,一旦有任何的干擾發生就很容易滅絕。相反在食物鏈下游的較小型魚類,如鯡魚生殖快、成熟早、族群數量大和回添數度較快,因此可以支撐整個食物鏈的消費。而支撐這些小型魚類的生物就是族群數量更龐大的小型底棲或是浮游的動物和植物以及珊瑚,而這些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生物受到周圍海洋的變動如溫度、光度、營養鹽等等,是非常敏感的一大群。因此,一個健康的食物鏈是支撐健康海洋必須的條件。
但是,過去500年來人類漁業活動在人口急速增加以及漁獵工具改進之後,我們已經取代了這些位於食物鏈頂端的大型掠食,成為主要消費整個食物鏈的「非海洋生物」。而且我們不按規矩來,我們一層吃過一層,從第一階的鯊魚、鮪魚、旗魚、鯨、鯊一路掠食到底層的鯡魚。這樣從上而下(top-down)無止禁的消費行為,將這些晚成熟、生殖個數少、族群數量小和回添補充速度慢的大型「野生動物」很快的推到絕種邊緣。更糟糕的是不斷海岸開發、家庭工業污染物等大量傾倒入海洋,這些由下而上(bottom-up)的壓力使得那些對於環境條件相當敏感的小型底棲或是浮游的動物和植物以及珊瑚無法承受而逐漸消失。最後加上氣候變遷下的海洋暖化(warming)和酸化(acidification)加成壓力,整體海洋生態系正加速走向瓦解方向,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不管是淺海或是深海的珊瑚礁生態系都說明這樣一個事實的存在。
海洋生物科學家收集了所有可能的得到的科學證據,嘗試在國際保育最高機構IUCN大會上推動保護這些因為人類活動而瀕危的物種。大西洋鮪魚和深海的紅珊瑚(寶石珊瑚)成為主要的焦點。是否能夠透過全球科學家和保育團體的努力,利用這兩類在海洋生態系最頂端的掠食者以及最底層支持生態系運作建構者當作指標,讓全世界知道海洋正在發生的危機,這是個契機。然而,不管是資料收集完整,證據確鑿的大西洋鮪魚,或是資料缺乏的紅珊瑚,都在強大國家如日本和中國的運作與遊說之下,保育這兩類瀕危生物的行動徹底失敗。
反觀台灣因為不是聯合國的一員無法參與IUCN的大會,一直是國際保育的化外之民。只是,黑鮪和紅珊瑚的保育行動確直直牽動著台灣錯誤與失敗的漁業與海洋生物保育政策。長期以來台灣的生態與生物保育政策都是鴕鳥心態,雖然不是國際漁業或是保育組織的正式會員,凡是只要縮著頭跟著國際走就對。從來不以台灣特有的地質特性、地理位置、環境、生態與生物多樣性為考慮中心。因此,環境、生態與生物保育最後只是整體台灣經濟開發下,大自然最先的犧牲品和最後環境災難回饋給民眾的苦難。諷刺的想像著,或許此時台灣的漁業以及保育官員正在為黑鮪和紅珊瑚不被列入保育管制喘一口氣,不然他們會有受不完的壓力和公務員最不想要的被要求改變。
被國際科學家和保育團體不斷努力要搶救黑鮪和紅珊瑚,在人類貪婪和短視之下,其命運是如此的乖劣。但是,看看已被IUCN列為瀕危族群的台灣西海岸中華白海豚,同時也是台灣野生動物保育法保育的一級瀕危海洋生物,他們的未來根本也好不到哪裡去。在台灣西部地區海岸超過30項的工業開發案,中科、國光、台朔等等,族繁不及備載,都直接和間接威脅這不到100隻中華白海豚的生存。這些根本不需要再多的科學證據都能証明的事實,確也在工業開發單位強力主導、環境保護單位的護駕以及保育管理單位再次的縮頭下,中華白海豚的保育就只有「研究再研究,一切照舊」。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保育戰爭中,中華白海豚還是終將輸在不公平的起跑點上。
依稀記得前年和中華白海豚國際保育小組主席比得羅素(Peter Ross)教授與田秋堇女士在一次記者會上喊出的口號:「只有健康的白海豚,才有健康的海洋,而只有健康的海洋,才有健康的人類」,猶然在耳。只是這樣的聲音飄不進短視、貪婪、蒙蔽與自然失去連結的人心。還要多少的證據才能喚醒台灣的人們了解,高居不下的癌症發生率與中華白海豚、珊瑚和鮪魚消失之間的連結呢?還要多少的公衛、環境風險評估研究才能喚醒台灣的人們,我們現在的薪水收入已是負值,只因為我們的短視、貪婪、蒙蔽與自然失去連結的人心,早已預付了未來我們自己和子孫因為罹癌的成本?而鮪魚、珊瑚和中華白海豚已給了我們答案。
這一連串保育行動的挫敗讓我想起最近澳洲作家,克里夫漢米頓( Clive Hamilton)的一本新作「物種安魂曲:為什麼我們拒絕相信氣候變遷的事實」(Requiem for a species: Why we resist the truth about climate change)的書名。其實,鮪魚、紅珊瑚和中華白海豚的輓歌早已響起,而我們就是演奏這些曲子的物種。只是在氣候變遷的催促之下,我們也同時演奏人類自己的安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