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原始山林貼身相遇 楠溪野人生活週記 | 環境資訊中心
生態工作假期

與原始山林貼身相遇 楠溪野人生活週記

來自城市鄉巴佬的生態調查實錄

2005年08月19日
作者:林宜諄

位於海拔1900公尺的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附近的楠溪林道上,有一群人正默默替台灣原始山林留下真實記錄。他們是靜宜大學生態系所師生和來自全國六十多位志工夥伴,在楊國禎副教授的帶領下,從2003年開始利用寒暑假期,以接力方式參與「楠溪長期生態研究」,打破生態研究只能由學術圈進行的迷思。

  

 「一個手無縛雞之力、不識野生動植物的都市人,如何能在原始山林裡生存,又同時進行生態研究?」這個問號曾多次在自己心中和周遭親友間出現。然而經過與深林共處六天的考驗後,現在可以驕傲地說:「這並不困難。而且這段森林勞動的經驗已成為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個體驗。」

以接力方式替台灣森林留下記錄

五月下旬,收到一封朋友轉寄來的「生態研究接力賽邀請函」,才知道靜宜大學生態系所正在玉山國家公園內楠梓仙溪(簡稱楠溪)上游的原始林裡,進行一項永久樣區的長期生態研究。從2003年開始,在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支持下,他們每年廣邀社會各界志工共組「楠溪工作隊」,一起參與這項研究計畫,迄今已堂堂邁入第三個年頭。

在與森林為伍的六天裡,志工們除了可以學習如何與大自然相處,也可以替台灣土地留下寶貴記錄。楠溪工作隊特別強調「從做中學」的精神,透過梯隊接力的方式,逐步完成研究樣區裡的「樹口普查」,然後將這些資料交給研究生加以統計、分析,最後勾勒出楠溪所代表的台灣島中海拔闊葉林生態面貌。

由於參與夥伴來自民間保育組織、國家公園志工、中小學老師、大學生和各行各業,背景橫跨生物、物理、醫學、文史哲、教育、傳播、經貿等領域,六日的朝夕相處,往往可以激盪出不同的思考和火花。

今年有幸參與楠溪暑期工作隊的64位志工,是從全省230個熱情的報名者中遴選出來,共分七個梯次,一個梯次有十個志工,和師生組成的工作人員一起上山工作。正因為機會得之不易,因此大家格外珍惜這段與世隔絕的「野人」生活。

玉山群峰環抱下的楠溪工作站

當我們遠離都會塵囂,從玉山塔塔加鞍部沿著楠溪林道,穿越一片紅檜人工林,來到谷中的楠溪工作站,抬頭上眺,遠方環抱的是玉山前峰、西峰和圓峰。這裡的原生檜木林,早在1950至1980年代就已砍伐殆盡,隨著伐木任務結束,荒廢已久的林務局工作站,如今竟變成長期生態研究的堡壘。

楠溪工作站裡,一棟老舊的水泥平房,是研究、上課的教室,以及食物和工具的儲藏室,另一棟木造工寮,則是所有工作人員的寢室。平房旁邊搭起棚子作為簡易廚房,除了廚餘就地掩埋外,其餘垃圾全部帶下山;整修的水管從溪邊引來源源不絕的山泉水,滿足飲水及盥洗的需求;電力靠兩部發電機供應,主要應付夜間工作所需,難得的是居然可以輪流洗熱水澡;鐵皮搭蓋的兩處簡易廁所「日光流域」和「月光流域」,則負責解決眾人的「生理大事」。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可說是楠溪生活的典型寫照。

清晨五點多,當第一道晨曦射入山谷,冠羽畫眉的「古你啾」和褐面鶯如銀鈴般的清脆叫聲,搭上其他鳥鳴大合唱,喚醒值日生起床準備早餐。六點,眾人紛紛起床盥洗,用完早點,七點整準時上工。中午時分,大家在林蔭下席地而坐,分享「廚娘」精心準備的午餐,小憩片刻後再繼續工作,一直到下午四點收工。用完晚餐,傍晚六點開始知識交流,除了小組交換工作心得,由楊國禎老師和研究生講解如何辨識植物和生態研究等課程,還有「即席寫作」,讓志工以文字記下當天的感想和發現。十點,該是上床休息的時刻,此時抬頭仰望滿天星斗,可以清楚看見牛郎星與織女星隔著銀河對望,另一邊則是與獵戶星座「王不見王」的天蠍星座在閃耀。

享受陽光、甘泉和芬多精的森林勞動

生態調查是場長期的接力賽。由於前幾梯的志工已完成樣區經緯座標的標記,我們的工作就是接著以十乘十公尺為一樣方單位,以離地一點三公尺處、樹幹直徑一公分以上(即樹胸周三點一四公分以上)的樹木為調查對象,開始地毯式的搜索和記錄。

為了讓工作有效率地進行,大家必須分工合作。人員分為植物調查組、油漆工組和藤本調查組,先由油漆工在符合標準的樹幹上塗漆註記,然後由植調組長鑑定樹種、一人測量樹胸周、一人記錄測量資料、一人繫牌、一人記錄每株植物的相對位置。因為調查樣區已逐漸從山稜線下切陡坡,爬上爬下間難免令人捏把冷汗,更因此培養出組員間的患難情感。

森林不僅涵養水源,還供養著許多生命。站在林裡,可見陽光從樹冠穿透層層葉隙,終於落在底層的枯葉堆。俯身下望,幼嫩的樹苗正努力鑽出地表,貪婪地吸取日月精華;在木荷巨大的樹冠下,長葉木薑子、長尾栲等中等體型的樹木為了搶奪陽光,不得不傾斜生長;地上的倒木則提供蕈類生存的溫床,落葉堆裡更聚藏了各式昆蟲。

除了樹木花草,楠溪還有不少中大型動物出沒。隨處可見被長鬃山羊啃咬過的風藤和留下的排遺;偶而會被山羌「被狗咬」般的悽慄叫聲嚇到;夜間可見白面鼯鼠在林裡跳躍;工作站還常被一隻貪吃的黃鼠狼潛入拜訪;幸運的話,可以在路邊撿拾藍腹鷳不小心掉落的尾羽——森林中似乎永遠充滿驚喜。

記得楊國禎老師說過一句話:「學習的知識必須跟生活經驗結合,才會變成自己的東西」。而這次生態工作初體驗,不僅讓我們踏出貼近台灣原始山林的第一步,也開始進一步思考人類跟自然的關係。

「楠溪,我們後會有期,」當我們從一無所知,到帶著二、三十種植物辨識能力下山時,找機會再回來已經成為大家不約而同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