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新發現獨立礁 珊瑚復育有望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東沙新發現獨立礁 珊瑚復育有望

2010年04月22日
本報2010年4月2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東沙發現獨立礁,營建署海管處提供。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駐東沙管理站的保育研究人員,最近在東沙環礁潟湖內發現一處獨立珊瑚礁,其四周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活珊瑚、魚群和其他無脊椎生物棲息其中,為多年來珊瑚礁復育捎來好消息。

這座礁頂如同潟湖的獨立礁,礁頂幾乎沒有活珊瑚存在,也不見有魚類及其他生物出沒。研究人員原本看到礁頂光禿禿一片,只有稀疏的藻類生長,幾乎看不到活珊瑚的存在;然而,當礁台附近有一群魚類游過,吸引了研究人員的目光,潛入水中加以追蹤記錄後,發現更大一群魚就住在這獨立礁四周的斜坡上。

獨立礁四周的斜坡上生長著繁盛的微孔珊瑚、軸孔珊瑚以及菊珊瑚等大量的活珊瑚,吸引了各式各樣的魚群和其他無脊椎生物棲息,呈現出東沙環礁應有的健康的珊瑚礁生態系的景象。

東沙保育研究人員,營建署海管處提供。海管處主任張仲佐表示,珊瑚礁存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換成碳酸鈣,逐漸形成陸地,對暖化、減少二氧化碳有正面的影響,有海底「熱帶雨林」之稱,是重要的生態系,帶來海洋生態多樣化與豐富的漁業資源。

自從1998年聖嬰現象導致全球珊瑚大白化之後,東沙環礁內珊瑚復原的速度較環礁外為慢,此次的發現,看到環礁內珊瑚生態復育的新希望。東沙環礁約500平方公里,大約台北市這麼大,是一片很大的海域。海管處未來將積極從事環礁海域生態調查研究,尋求有效復育方式,希望能恢復東沙環礁往昔美麗的海底風貌。張仲佐說,保育的成效或許要十年百年才能得見,但現在不做,將來一定會後悔。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