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6月09日
摘錄自2010年6月9日文匯報廈門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sites/all/themes/quatro/images/news-default.jpeg)
華東師範大學夏濤教授的課題組,最近通過基因改組技術創造出一種新的基因,凡是轉殖並表現這種新基因的植物,都能夠在高鹽環境裏正常生長。該項成果目前已經申請了中國國家發明專利和國際PCT專利。
植物通過根吸收水分和養料,也會把鹽堿成分運輸到整個植物體。如果吸收到體內的鹽堿成分濃度過高,植物就會死去,這也是鹽堿地上植物不容易生長的原因。
夏濤教授課題組通過基因改組技術強化鈉氫逆向轉運蛋白的搬運能力。經過一系列的實驗,他們取得了成功。數據顯示,他們新創造的鈉氫逆向轉運蛋白轉運鹽分的能力比原始的鈉氫逆向轉運蛋白提高了約1倍。他們將該基因植入了擬南芥中,結果擬南芥在鹽碱環境中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目前全世界土地的1/4到1/3為鹽漬化土壤,大約20%的耕種土地和接近一半的灌溉土地,都不同程度受到了鹽漬化危害。目前,夏濤課題組正在改良這種基因,繼續提升它的活力,同時開展改良基因的工程化育種。夏濤課題組的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生物化學雜誌》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