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災後專家建議推廣洪水再生稻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洪災後專家建議推廣洪水再生稻

2010年08月04日
摘錄自2010年8月3日人民網北京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中國南方入汛以來,局部地區洪澇災害頻發,不僅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也給農業生產特別是南方水稻生產帶來嚴重影響。

剛從災區考察回京的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李茂松博士建議,應盡快推廣洪水再生稻技朮,挽回水稻產量損失。

李茂松說,所謂洪水再生稻,就是利用水稻的再生能力,在洪水淹沒的稻田退水後,將殘留於地面部分割掉,輔之以適當的養分和水分管理、病蟲害防控等,幫助水稻再次完成生命周期並獲得一定產量,是一種有效的災後恢復水稻生產的方式。

李茂松介紹,洪水再生稻技術最早於2007年在四川瀘縣研究成功,當年即推廣30萬畝,挽回產量損失70%以上。2008年,該技術推廣到重慶、四川、湖南等地,面積達到350萬畝,挽回損失60%以上。2009年,已經推廣到廣東、福建、廣西、海南等地,深受稻農歡迎。至今累計推廣1000多萬畝,挽回產量損失500億公斤以上。

目前,該技術已經通過農業部組織的成果鑒定。

李茂松還為此提出推廣洪水再生稻技術的具體建議:

第一,要疏通田間溝渠,搶排田間積水,落實扶苗、洗苗、追肥等田間管理措施,促進受災作物苗情轉化;第二,水毀農田,要及時清淤筑埂,增加有機肥使用量;第三,受淹稻田,根據水稻生長發育進程,分類實施洪水再生稻技術,最大限度減輕洪澇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