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領經濟》補地球的縫隙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與經濟

《綠領經濟》補地球的縫隙

2010年08月12日
作者:褚士瑩(專業非營利組織管理顧問、知名旅行文學作家)

編按:在全球暖化議題持續發燒的今天,環境永續發展的工作已刻不容緩,而綠領經濟﹝Green-collar economy﹞即是針對環境保護與經濟之間矛盾的關係而產生的新概念,綠領經濟主張「讓環保振興經濟,讓經濟帶動環保」,經濟和環保不一定是對立面,反而是可以相輔相成的。靠著綠領工作和綠色產業,同時促進經濟和保護環境。所謂的綠領工作﹝Green-collar job﹞是對環境友善,能支撐家庭,且具專業技能、專業遠景的工作,一切對於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有貢獻,且保障勞工權益的工作。「綠領經濟」此書完整介紹這股新的「綠色浪潮」,編輯室將從中摘錄5篇,與讀者分享。「補地球的縫隙」此篇為《綠領經濟》的推薦序。

圖片來源:野人文化提供老實說,世面上有很多關於綠色革命的書籍,比《綠領經濟:下一波景氣大復甦的新動力》這本書提供更多的統計資料,有更多可靠的科學證據,更多美國以外的國際案例,更多對綠色未來的無限想像,但是我在這本書裡,看到作者范.瓊斯提醒我們一件其他書裡都沒有強調的事,也是現實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綠色經濟的技術部分,主要的工作就在於「填補縫隙」。

意思就是說,與其等待找到方法讓人類使用月球上結凍的水,還不如專注在我們已經知道如何做,該做、也能做卻沒有做的事情。舉個例子來說,光是為美國每棟建築物裝上隔熱材料或補強這一項,就能創造數十萬的綠領工作。

建築的窗不密、門不合、隔熱不佳,老舊設備會多吃掉30%的能源。這表示屋主必須多付30%的空調費用。而且通常意味著,多了30%燃燒煤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之中。

填補地球上每個都市裡建築物有形的縫隙,把這件事做完了,再來填補天空的臭氧層縫隙,或是知識與行動的縫隙,等到這些空隙都補完了,我們再來討論無形的技術縫隙也不遲。像是怎麼把海藻裡的油脂,有效轉換成發動汽車的燃料,這樣一步一步從簡單的做起,才是真正有效的綠領經濟。

許多科學家提醒我們,地球的生態危機已經快到一個無可回頭的臨界點,這樣的危機感,常常讓像我這種充滿想像力卻沒有甚麼科學頭腦的一般人,覺得有種受到威脅恫嚇的不快感,到底越過這界線,情況會多嚴重?是像錯過百貨公司的周年慶,那種程度的悔恨呢?還是一時誤觸法網,喝酒飆車撞到路燈肇事逃逸,結果被警察一追慌了,明明該剎車的結果不知怎麼演變成亡命追擊的悔不當初?或者這些科學家,就跟在路邊拿著「天國近了」的招牌的傳道士沒兩樣,面對的只是一種象徵性的毀滅?

無論是哪一種,受到威嚇的感覺總是不大舒服。因此做為綠領工作的一員,我總是很小心,怕別人把我當成那種老是勸人初一、十五吃素的環境廟公,或是思想警察,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幫助每個地球人都能夠看到未來的希望,如果把一個城市的建築物屋頂都塗上白色的隔熱漆,就可以減少夏天用電量的2、3成,那麼如果推廣到全

世界每個主要城市,不就瞬間創造萬萬個油漆工人的綠領工作機會?

過去的環保多半只是「減省」──少用水,少用電,少吃肉,少開發原始森林......這一點一滴結合發展,成了「保育」的觀念。但是范.瓊斯鼓勵我們還要盡量用「投資」的角度,來重新看待這史上第三波的環境運動趨勢。保育固然重要,但還要透過消費者教育,把更多的人納進來,才不會把綠色革命變成少數菁英的專利,這兩件事情都做到了,再加上科學家在方法技術上的發明創新,地球的縫隙就會越來越少。

而填補這些縫隙的主要材料之一,就是金錢。

金錢在過去,似乎是地球環境的敵人,但如今越來越多的實例顯示,金錢的力量,如果運用得當,也能夠教導這個世界做對的事情。譬如阿根廷境內的巴塔戈尼亞高原,環境人士因為多年來沒有辦法說服政府犧牲經濟發展,保存自然環境,幾個富人索性用私人資金,把大量的土地收購私有,以確保沒有人可以去破壞這塊高原,在那一刻,我生平第一次被金錢的力量所感動,也因此奠定了我個人對於綠領經濟力量的信仰。

我期待有一天,透過公平貿易的有機食品能跟其他一般食品,以同樣的價格,同時陳列在貨架上,消費者不需要鼓吹,自然會做出較好的選擇。在我眼中,這就是綠領經濟的力量。而這天到來之前,就讓我們繼續填補縫隙吧!

※本書摘錄自《綠領經濟》推薦序

【書的小檔案】

書名:綠領經濟: 下一波景氣大復甦的新動力 The Green-Collar Economy: How One Solution Can Fix Our Two Biggest Problems
作者:范.瓊斯(Van Jones)
譯者:鄭詠澤、何豪毅
出版社: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定價:NT$300

本文轉載野人文化出版之《綠領經濟: 下一波景氣大復甦的新動力 》一書,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