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加劇 12月坎昆氣候大會仍前途渺茫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極端氣候加劇 12月坎昆氣候大會仍前途渺茫

2010年08月20日
本報2010年8月20日綜合外電報導;陳姿穎編譯,蔡麗伶審校

氣溫異常溫暖、更頻繁且強烈的乾旱和颶風......。看一下最近全球的氣象報導,就顯示了這些極端狀況。在南美洲安地斯山脈,目前南半球冬天的降雪量已經非常劇烈,造成數百人死亡。同時,秘魯和波利維亞的冰河已經不斷的在融化。在巴基斯坦和其他中亞地區,長時間的豪雨也造成千餘人死亡。

目前北半球夏天,歐洲和北美洲氣溫正慢慢沸騰,氣溫徘徊在攝氏35度,甚至更高。在俄羅斯,一個異常熱的夏天,氣溫在攝氏40度左右,7月底、8月初時在首都附近及其他6個區引發大火,迫使俄羅斯政府宣布緊急狀態。

高溫、乾旱、火災已造成數千人的死亡,摧毀了數以千計的家園和約1000萬公頃的農作物。

根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資料,3月到6月的全球平均高溫紀錄創新高。這是在近130年正式紀錄的溫度中,最溫暖的時期。

除了氣候災害,全球暖化還有其他災難性的後果。在歐洲,政府和私營機構都擔心溫暖的氣溫和乾旱將造成大規模的農業損失。德國重要的農產品貿易商之一,BayWa公司指出「今年穀粒和穀物的收穫將下跌10%,也就是說大約2500萬公噸。」而這些損失意味著更高的物價及短缺,換句話說,糧食供應將更不穩定。

全球針對氣候暖化的協商會議,也逐漸把焦點放在極端氣候上。8月初在德國波昂舉行氣候談判會前會期間──這是為了12月墨西哥坎昆氣候大會所進行的的第三輪籌備會談──波昂瑪麗蒂姆大酒店(Hotel Maritim)大廳在被全球暖化後果的海報所佈滿。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新任執行秘書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再一次提醒工業國家政府他們今年的責任,「需在對抗氣候變遷的戰役中,採取下一個關鍵措施。」

在京都議定書規範的第一階段減排期程將於2012年到期,而新一輪全球氣候大會將在墨西哥的度假城市──坎昆舉行,各國政府要通過一個有約束力的協定,以在2012年後進一步減少溫室效應氣體排放。

菲格雷斯指出,「我們必須在2030年之前穩定排放量,並在2050年之前減量50%,」才能把全球氣溫平均升溫幅度控制住,以免讓溫度超過前工業化時期攝氏2度以上。

但世界面臨自相矛盾的窘境。一方面,國家必須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特別在開發中國家。另一方面,又必須避免因燃燒像石油、煤等化石燃料,而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

UNFCCC秘書處估計,需要投資20兆美元來發展綠色能源和創造低碳經濟,且其中以上的投資應用於發展中國家。這與減緩氣候變遷所需花費的金額相比,已是相對較低的。菲格雷斯指出,在開發中國家每投資1美元綠色能源,世界將因此減少7美元的減排成本。

中國氣候談判別代表黃惠康則認為,減少溫室氣體的責任應落到了工業化國家的身上。「在近200年,工業化國家和他們的生產模式與生活方式,已經造成大氣中大量二氧化碳的累積。」黃惠康在波昂會議指出,「工業化國家歷史和道義上的責任是非常清楚的。」

雖然黃惠康並沒有特別提及美國,但他的訊息卻是針對美國政府而來。美國依舊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最高的國家,但美國並沒有簽京都議定書,並且參議院在7月下旬放棄了一項全面性的氣候變化立法案。

美國政府不願承擔其全球環境責任的現實,仍將成為坎昆氣候談判的阻礙;甚至有專家與觀察家提出取消會議、另尋途徑之議。菲格雷斯還說,「或許我們應該簡單地讓京都議定書展延到2012年以後。」

另外有一些人,例如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主席萊嫩(Jo Leinen)就認為,現實證明,UNFCCC在對抗氣候變遷的協調上毫無用武之地。萊嫩認為,「如果坎昆氣候會議失敗了──雖然大家都猜測其必然失敗──我們應該考慮國與國之間、願實際承諾對抗氣候變遷的自願性聯盟,而此聯盟應該最少占80%全球排放量。」不過,由於中國是污染名單的榜首,其碳排放量占世界23%,緊追在後的美國則占20%。因此像這樣的聯盟應至少包含這兩個國家的其中一個,但至少從現在看來,這是不可能的。

※ 參考資料:IPS報導

※ 本文與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