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漏油事件後──漁民的短暫「致富」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大連漏油事件後──漁民的短暫「致富」

2010年10月07日
作者:徐卓君(南都週刊記者)

圖片來源:绿色和平中国分部中國大連漏油事件發生後,當地政府以每桶300元的價格,刺激漏油海域的居民在毫無防護的條件下撈油。誰關心撈油者的健康?漁民的損失誰來賠償?──徐卓君

數千隻漆黑的塑膠油桶在岸邊依次排開,潮濕的空氣混合著刺鼻的石油味和海的腥味,讓人無處躲避。每隔幾分鐘,2、3個渾身漆黑的人從漆黑的漁船中鑽出來,抬著百餘斤重、黑得發亮的塑膠桶,一步三晃。

這裡是7月26日的金石灘碼頭,距離發生漏油事件的中國大連開發區新港約35公里。簡陋的木制漁船橫七豎八地停放在港口,沾滿了石油的礦泉水瓶、長筒鞋、抹布隨處可見。

「這裡原來不是這樣的。」金石灘河嘴村村長邵德善說。一面環山、三面環海的金石灘本是大連最負盛名的度假勝地,擁有中國15個健康型海水浴場之一,旅遊旺季每天吸引數以萬計的遊客。

7月16日一場突如其來的輸油管道爆炸事件,導致大量原油傾入海洋,據官方7月19日的監測,受污染面積約430平方公里。事件改變了金石灘的風光,也改變了附近村民的生活軌跡。

金石灘附近村民大多以海為生。「我們村300多戶人家,70%以上都是做養殖的。」邵德善說。雖然7月正值大連的禁漁期,但對海上浮筏養殖和海邊灘塗養殖的人家而言,正是收穫的季節。

不過,由於原油入侵,金石灘浮筏養殖的貝類和灘塗養殖的波螺陸續死亡。「油到哪兒,哪兒死,就算不死,也不能吃了,全有味兒...」金石灘河嘴村70歲的養殖戶張寶君說,「爆炸剛發生時,還沒想到能到俺們這兒。」

7月18日之後,洩露的石油開始零星地出現在金石灘附近的海域。剛開始,村民最擔心的是所養殖的海產品會不會受災。但很快,有償撈油成為他們這段時間的主題。

不只是養殖戶和漁民,大學生、計程車司機、小飯館老闆也加入撈油隊伍中。

大二學生張承強在瀋陽農業大學學機械工程,本想尋找一份暑期工,也轉到這裡撈油「體驗生活」。記者7月27日下午3點左右在金石灘碼頭見到張承強時,他剛從海上撈油回來,全身又黏又濕。

21歲的小夥子全身上下並無防護措施,上身穿的是最普通的T恤,被石油浸透了,看不出原來的顏色,下身一條能防水的雨褲,由於腰身肥大,在腰間紮了根粗繩子。他脖子以下的部位完全被石油包裹,在陽光下閃爍著奇異的光。

養殖戶李輝說,每天早上四五點他就會起床,帶著養殖場的工人一起撈油。金石灘的多數村民,也會在這個時候開著自家木制小漁船參與撈油。

他們大多趴在漁船邊上,雙手伸入黑色的原油層,捧起一攤石油,裝入事先準備好的塑膠桶中。「講究」一點的,會帶上平日撈魚的魚筐,挖一筐原油,倒入桶中。「漁筐是極好的撈油工具,就像一個漏斗,海水從孔裏漏掉,而黏稠的、成塊的原油會留在魚筐中。」李輝解釋。

剛開始幾天,海上厚重的石油層四處都是,李輝家的漁船固定在一個地點,就能撈到整船石油。後來,李輝和同伴需要四處尋找洩露的原油。

7月26日,記者乘坐當地人的木船在金石灘附近的浮筏養殖區內看到,大塊的黑色原油已經難覓蹤跡,但透明的輕質油膜隨處可見。

金石灘的漁民多數都知道「石油有毒,對身體不好」,但他們依然爭先恐後地加入到這場轟轟烈烈的撈油戰中。

他們不是環保志願者。對大多數人而言,撈油是生意,帶來的短暫回報十倍於平時的收入。

李輝是當地的養殖大戶,有10條漁船參與撈油。一條漁船一天最多能打撈100桶石油,政府按照每桶300元收購,10條船每天收入可達30萬元。「扣除付給工人的工錢,購買油桶的支出,我每天大概能掙15萬。」李輝說。

金石灘附近的村民家大多都有漁船,哪怕只有一條船,每天的收入也能有一兩萬元。沒有漁船的人家,則受雇於有漁船的人家,每天賺得2000元左右的工錢。

村民忙活著撈油,大多還沒來得及想以後的事情,也沒顧得上檢查自己的損失。「暫時沒時間想這麼多,這不忙著撈油嘛,」一位養殖戶的妻子說,「雖然很受罪,但收入很高。」

7月29日之後,能賣錢的大塊原油已經不太容易撈到,不少金石灘的村民們停止了撈油,「今後怎麼辦」成了金石灘村民的難題。

5年前,張寶君靠著多年積蓄,加上向親戚朋友的借款湊足150萬,和其他7戶人家承包了1000多畝海域,搞養殖。張君寶稱,他3年前投下80萬元的波螺苗,如今正是收穫季節,如果不是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波螺該有15、6萬斤了。張寶君說,夏天的波螺一斤能賣16元。

石油沒有漂到這裏之前,張君寶每天下午退潮時都會去海灘,撿一些大的波螺,等收貨的人來收貨,賣到大連市內的海鮮市場。

「出事後一個多星期,一分錢也沒賣出去,」張寶君說,「所有東西,一樣都賣不出去了,死的多,活的也沒人要。」

最讓他擔心的是「最少兩三年沒有收成」。「我看網上說的是10年以後都有影響呢。」和張寶君合夥做養殖的葛雲梅趕緊補充。

和金石灘多數養殖戶一樣,除了等待,張君寶沒有更好的辦法,只是不時詢問村長邵德善,「補償下來沒有?」

在海上經營多年的李輝自稱經常到海事法院打官司,所以知道要保留證據。「7月19號、20號、21號,連續3天,我都有錄影,」李輝說,「並且諮詢了北京、天津和大連的律師。」

但多數村民並沒有李輝那樣的意識。張寶君躺在炕上抽著煙,不停地歎氣。下午時分退潮了,張寶君就去海灘上,站在太陽底下,呆呆地看著泛著油光的海,半天說不出一句話。

這已經不是金石灘的海面第一次被石油入侵了。2005年4月3日,葡萄牙籍油輪阿提哥號在大連新港觸礁,洩漏數百噸石油,擴散到大孤島、金石灘等海域。

那一次肇事方是外籍貨輪,不是中國公司。據當地媒體報導,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緊急派出法律顧問,引導受污染的養殖企業和個體養殖戶通過法律途徑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僅僅過了5天,2005年4月8日,大連海事法院正式受理阿提哥號原油污染案。

最終,除大連市海洋與漁業局代表國家提出的海洋生態損失賠償仍在等待判決,這場原告達117人、索賠總額11.6億元的海洋索賠官司以大多數當事人滿意的結果調解結案。

在多數金石灘村民的印象中,2005年那次漏油的影響比這次小多了。

截至發稿時,距事發已經過去半個多月,大連漏油事件的賠償程式尚未啟動。肇事方之一的中石油始終未在大連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亮相。

「我現在只能等賠償了,看看賠償是不是合理,要是不合理,就要去打官司。」張寶君說。誰是被告呢?包括張寶君在內的多數金石灘村民都弄不清楚,他們甚至不知道漏油責任方和政府的區別,但他們相信「政府會給一個合理的賠償」。

(編注:據財新網報導,截至9月16日,大連漁民向政府提出有關損害評估和賠償事宜等未見絲毫進展。)

首頁圖片來自綠色和平中國分部

※原文刊登於2010年8月9日《南都週刊》,經中外對話編輯。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0年9月21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