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寶島變「堡」島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別讓寶島變「堡」島

2010年10月07日
作者:潘翰聲(綠黨前召集人)、洪輝祥(屏東環保聯盟會長)

凡那比颱風在9月19日重創南台灣,天地正發出警訊,要我們「救一救」母親寶島,也「救一救」下一代的未來。綠黨因此參與悟善基金會於中秋節當天的飛天撒淨活動,隨著直升機飛上天空,環保人士從空中鳥瞰寶島之美和大地之殤,對台灣環境的沉淪有更立體的認識,更看到了寶島變成人呆又土的「堡」島危機!中華民國百年前夕的「光輝十月」,令人感嘆「國在山河破」,距離台北最遠的台東與屏東,將攜手向總統和監察院陳情,為最後的自然海岸請命。

阿塱壹古道。

土地是我們的母親,當我們從她身上吸吮乳汁,總是盲目而無知,甚至是把她咬得遍體鱗傷,還不知道我們在做什麼。最先進的衛星遙測科技,從外太空看到地球傷痛,甚至可以協助當局者追蹤管理,讓盜伐者無所遁形。而環保與經濟常被放在每日新聞的競技場上短兵相接、激情對立;科技卻度理性而抽象,與民眾太有距離。在太近與太遠之間,我們用適當地距離,以另一種角度,看守萬物的美麗,掃描寶島貪婪的腫瘤,診問天地震撼之後的創傷,為子孫的未來把脈。

從高雄飛到台北的西海岸,全長約400公里的海岸線,唯一沒有中斷的景觀就是消波塊與公路。人們建造公路、高架橋、河堤、海堤、消波塊、港灣、工業區、大飯店等龐然巨物,原本最富生命力的水陸之交,變成渺無生機的水泥荒漠。歷史上的農業政權,倚賴綿延的長城取得安全感,最後還是崩潰;台灣像個拒絕海洋擁抱的堡島之國,連沒有聚落的地方也用水泥緊緊圍住。有海鮮文化沒海洋文化,爭取漁港建設也多過於鼓勵漁村社區營造,形成了十里一小港、百里一大港的荒謬景象,一支支插入大海的堤防,攔阻了河川輸送出來的沉積砂石,貪婪的人連這樣的「新生地」也急著理出一畦一畦的漁塭,無視於堤防內許多養殖區早已陷到海平面以下。從孱弱不堪的媽祖魚,我們預見下一代子孫的健康危機。

福爾摩沙屋脊上的大山夠高,原本森林吸納大部分降雨,少部份逕流向四方1170公里的海岸線奔流入海。但政府人定勝天的帶頭濫墾濫伐下,我們的屋瓦一片片被掀開,海岸也被開發的工程利益謀殺成水泥「堡」島,水被堵住而無法順暢入海,每逢極端氣候和颱風來襲,山邊海角總是提心吊膽,各地就爭相展開救援秀和搶錢戰。如此惡質的文明,若死不悔改,總有一天會被大自然終結。

公路的灰色長龍,盤據於河川與海岸的生態敏感帶,是工程成本最低、開發代價最高的途徑。而為了保護平行於海岸的公路,堤防和消波塊阻絕了海陸交流,也宣告人類對於生命之源的背叛。

台二十六線台東南田到屏東旭海段,即便沒有貫通這最後12公里的海岸公路,並不妨礙「一台車凸歸台灣」,頂多增加幾十分鐘車程。不論是所謂「環島公路網」的虛幻目標,或是為了運送核廢料這種不能說出口的秘密,都不應該扼殺台灣本島最後的天然海岸線─美麗的阿塱壹古道。

我們不應該繼續用水泥枷鎖纏繞自己咽喉,如果環島公路能有一段留白,將是人與自然和解的起點,也為下一代留下幾十分鐘的從容。

※更多相片:http://www.wretch.cc/blog/tail2006/21584392
※線上連署: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0092414511000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為地球嗆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