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石化廣告≠政策風險溝通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國光石化廣告≠政策風險溝通

2010年10月20日
作者:周桂田(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生醫暨科技倫理中心政策組召集人)

近期經濟部在各大媒體刊登支持興建國光石化的廣告,同時以掛號函件寄送給千名連署反對本開發案的大學教授,但此舉不但未能解決爭議,反而容易形成社會對立,也違背了馬總統就重大政策爭議越來越重視的風險溝通指示。

現代民主國家對於重大的科技、產業、社會發展爭議,除了政府內部進行審慎的審查外,在政策評估過程中則相當重視多元、不同層面利害相關人的溝通與對話,期能釐清相關爭點與疑義,提高決策的正當性。

而國光石化在目前環評體制中,雖然設置專家會議,但專家會議結論並無拘束力,且過程未盡透明,而目前法定上的環評大會決議正當性又受到質疑,風險溝通效力相當有限。此案一旦以環評大會進行最終通過的依據,恐引發重大爭議。

事實上,相對於國光石化的評估,學術界、社會各界早已分別從經濟產值、國民所得、溫室氣體、致癌與健康風險、農漁業產品損失、水資源、地層下陷、濕地價值、生態保育等,提出相當大差異的經濟貢獻淨效益與社會外部成本之估算。

而不論這些顯著的估算差異,由於方法限制,科學上也尚無法真正估計各縣市致癌、死亡及相關疾病成本、地層下陷引發的相關成本、PM2.5微粒引發的農糧生產地污染與未來戴奧辛污染的社會恐慌成本、濕地吸收二氧化碳、涵養生態多樣性與可推動為國際觀光的效益、當地蚵民因污染衝擊而失業的社會成本、濁水溪口排沙限制而肇致當地區域的淹水成本等。

面對這些重大的成本效益估計差異,以及無法估算的社會成本,有識者皆會同意,本案不應僅侷限於下位階的環境影響評估,而需要進行全面公開、透明的政策風險溝通。

至今,政府對千名學者要求召開全國經濟產業永續會議,仍毫無回應。反倒一味地站在開發者的角度強力宣傳,並迴避對社會清楚說明其他替代方案。而如此粗糙的政策推銷,其專業數據與產業政策的內涵,是否禁得起外界挑戰,不無可疑。

呼籲政府,應將國光石化此一攸關國家經濟永續發展與國人健康之議題,充分進行民主審議,以獲取社會共識及支持。

※本文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